第二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66 >> 2016年05月18日 星期三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张鹏教授《猿猴家书》入围2015年度“中国好书”提名


张鹏,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态学、社会学方向)。兼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理事、广东省动物学会理事、InternationalJournalofPrimatology客座编辑、《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编委。2003-2011年留学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学习,师从渡边邦夫教授,获得生物人类学博士学位,熟练掌握英文和日文。研究方向是灵长类学,具体探讨叶猴亚科和猕猴属灵长类动物的行为与社会进化机制。教学科研紧密围绕生物人类学的国际动态,推动灵长类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设,加强人类学、灵长类学和生物学的跨文理学科交流,完善人类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体现人类学的综合学科性质。已出版专著4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7篇,其中包括AmericanJournalofPrimatology,NatureCommunication等动物学专业期刊SCI论文30篇。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最优秀自费留学生研究奖等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6项,教学奖励2项,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人才计划5项。

作者:张鹏
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5年

这是第一本以书信形式介绍灵长类及其进化的科普书,以猴子来信并解答的形式展开介绍。

人类栖息于地球上,与猿猴同属灵长类。但是我们表现得更像自然界中暴富的乞丐,不仅六亲不认,而且要尽量撇清自己与其他动物的关系。我们把一切污垢都归于兽性,却把所有光环都归于人性。我们虽然能立即指出猿猴与人的差别,但是又难以否认他们与人类有相似的手脚、体形、表情和行为特征。站在黑猩猩笼舍前,不禁会怀疑栏杆的两边是我们在观察他们,还是他们在观察我们。

20世纪以来,灵长类研究为理解人类自身提供了新的视角。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意识到我们不能只关注人类自身,而可以通过比较人类与其他670余种灵长类的异同探索人性本质。如黑猩猩具有文化行为、懂得制造和使用60余种工具等,这些特征一次次推翻了“人类是有文化的动物”“人类是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等古典人类定义。灵长类研究迅速发展成为跨越生物学和人类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在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知名大学都开设了灵长类进化论或生物人类学的通识课程,成为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猿猴分布丰富的国家,但是人们一般只见过动物园里的猴子,对野生猿猴并不了解。经常有人问:人是猴子变的吗?如果猴子变成了人,那动物园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猴子;猴子需要多长时间能变成人?神农架的野人是猴子吗?这些问题反映了我们对近亲猿猴物种的知识渴求,也反映了我国缺乏关于猿猴进化的科普资料。

本书以生动活泼的问答手法,分别对猿猴的进化与分类、身体与健康、美食与生活、性爱与繁殖、行为与文化、社会与交往、智能与心理七个方面给出了系统的科学描述。读者可以从头至尾地阅读,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阅读,提高读者们的探索兴趣。读者通过了解猿猴,亦增加对自然的归属感。为了增加可读性,书中略去繁琐的数据图表,增加大量图片。人类、猿猴及其栖息环境是相互依偎的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是我们的责任和立命之本。本书为大众性科普读物,适合于中学生、大学生、学者,以及对野生动物生态和人类进化感兴趣的读者群。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