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小礼堂前的毕业快闪刚刚结束,中大舞蹈团的团员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毕业专场。今年的毕业专场,也汇集了四校区舞蹈团的主力,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策划和排练,他们向全校师生倾情呈现了一场阵容庞大、制作精美的舞蹈。作为致敬毕业季的演出,它绽放在小满时节的岭南,作物开始夏收夏种、渐趋饱满,亦如这个毕业季。
晚上,毕业专场在梁銶琚堂隆重拉开帷幕,2012—2015级共同参与演出。“一二一三一四一五”,对他们来说,这串数字就像一个谜面,藏着一个奇妙的爱的告白:“一爱一生一世一舞”,既道出了他们对舞蹈团的感念,也是对自己将一生一世与舞蹈相随的诺言。
成长:四年打磨终成器
看着毕业专场上那一支支成熟动人的舞蹈,很难想象台上的舞蹈团员,在进团之前,百分之九十都没有舞蹈基础,甚至从未接触过艺术教育。这样的他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走进舞蹈、爱上舞蹈、感恩舞蹈。
外塑形象 内修气质
翻开舞蹈团员入学与毕业的照片,很容易感受到每个人在形象气质上的升华。舞蹈团的指导老师武昌林老师笑言:“你看这小伙子,帅吧,刚进来的时候180斤。还有这个,刚进来的时候208斤。舞蹈团就是一个外塑形象,内修气质的地方!”
团员们初入舞团的含胸驼背、肢体僵硬、身体不协调,在经过4年的舞蹈训练后,往往会有一个质的飞跃。2012级的李严说:“其实我以前也不驼背,但就是感觉少点什么,后来我在舞团开始懂得,是武老师常说的昂首挺胸的精气神,其实这也是一种气质。从我父母的评价里,我能感受到自己渐渐将舞台上的自信带到了生活中。”
学生们在毕业将近之时,整理四年舞团生活,往往更加能理解训练时经常听到的那句话:“人只有能够面对镜子里的自己的时候,才能去面对社会。”形象上的改变造就的,除了更为轻盈的体态,还有面对自己、面对他人目光、面对社会的那份自信与从容。
“舞蹈:在灵魂深处闹革命”
2013级的李文韬说,“作为零基础的我们,也许通过努力在技术技巧方面还是比不上专业水准,但在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上,我们是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心得的,也可以说是一种最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吧,这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一点。”
舞蹈就是悟道,团员们无数次提到一句话“舞蹈就是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在一支舞蹈的训练中,他们看重的不只是动作对不对,更重要的是“表演”是否到位。对他们来说,跳舞之前,首先应该了解这支舞背后的故事,重在诠释和表达文化内涵,演绎中大人的精神,跳出中大人的一种情怀。这也是舞蹈团主教民族舞的原因,与其他舞种相比,民族舞的风格更强,对内在的“表演”要求更高。在练习民族舞的过程中,他们对各少数民族风情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舞蹈团的团员,随口便能罗列出各民族舞蹈的特点与风格:“蒙族舞蹈就要表现出蒙族男儿在草原上驰骋,与天地万物同遨游的豪迈气概;藏族舞蹈中低姿态的舞姿则源于长期的农奴身份,却不失有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受小乘佛教的影响,傣族舞蹈中对孔雀特别喜爱;维族舞蹈的感觉,就是帕米尔高原雄鹰的那种高傲姿态……”通过不同的舞蹈,他们塑造不同的人物,在这种过程中,他们不断加强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
不止跳舞而已
中山大学舞蹈团的宗旨是“学舞蹈,学做人”,对舞蹈团的成员而言,这句话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渗透入自己稀松日常生活中的人生哲理。
一台完整的舞蹈演出,绝不止观众入场到离场那几十分钟台上的表演,台前光鲜的背后,有无数琐碎而重要的幕后工作。舞蹈团的团员们,在舞团的生活远不止拉筋练舞,做预算、清洗场地、统筹服装、订盒饭……事无巨细,都需要学生和老师一同参与和配合。武老师欣慰地说,“我们的团员,不仅上得了台,还写得了策划,撑得起一台晚会。”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刚开学时的懵懵懂懂,逐渐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问起2012级毕业生何以在繁重的学业中一直兼顾舞蹈团的训练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由,有一点却几乎如出一辙。李严说:“毕业最舍不得的就是舞蹈团。它就是我的另一个家。”刘嘉欣说:“舞蹈是我释放压力、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我有很多想法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抒发出来,课余去舞蹈房练功那是一种最好的休息。”是的,每一届的学生都将这里视为他们的一个家。
时光荏苒,计算不了他们这四年在舞蹈房留下过多少汗水,台上的精彩瞬间是由幕后多少的付出所换来的,但一切都在斗转星移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大学生活,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上刻下了清晰的痕迹。
20年:从“天台”到“舞台”
每个从中大毕业的舞蹈团团员,都不会忘记熊德龙313号舞蹈室进门左手边的那面照片墙,上面挂着的历届舞团毕业生与武昌林老师的学士服合照。每一届团员离校,照片墙上就会多出一张照片,从97年第一张照片开始,到今年刚挂上的2012级合照,年复一年的N+1,这面墙无声诉说着20年毕业季里舞团人的模样。
每代人的毕业情怀不尽相同,每一代人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作为守候舞团20年的老师,武昌林老师成为每一代舞团人毕业季最忠实的见证人。
与现在相比,二十年前的毕业活动简单而稍显原始,回想起来,武老师眼眶有些湿润,“那时他们那帮人毕业,我们都是在熊德龙的天台开一个小小的送旧,录音机开起来,把这些年他们学的舞蹈曲目全部放一遍,谁会跳就冲上去跳。最后要毕业的大家一个挨一个地说些心里话,一边说一边哭。”
98级本科生陈炯是这场舞团天台毕业礼的亲历者,他在回忆里写道“啤酒和汗水混在了一起,不知道是喝了下去还是泼在了身上,兴致淋漓,畅快无比”,“我冲过去,抱住了武老师,放声大哭”。那时的毕业季,没有舞蹈专场,也没有电影K房,一场送旧,诉尽舞团情。那些“天台”的故事至今没有照片留存,只历历鲜活在每个当事人的回忆里。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情怀,当时间随日晷辗转来到2016,舞团人依旧以舞蹈致敬毕业,只不过时空切换,他们来到了梁銶琚的舞台上。
“我们毕业了”毕业专场,某种意义上相当于20年前熊德龙天台上的送旧晚会,只是伴随着这个时代舞团人的,是更加专业的灯光、服饰、化妆、布景、摄像,他们与二十年前的舞团人一样倾尽心力地奋斗流汗、排舞练舞,却也更加幸运地拥有一个展示的平台。正当年华的20岁,那些旋转跳跃不仅活在记忆里,而且会一直留在照片与录像中。被送的12级舞团人在台下,看着台上一支支舞,集体陷入四年舞团生活的回忆里,12级的刘嘉欣说,“当时我真的有种坐不住、闲不住的感觉,看着他们跳的动作我觉得特别熟悉,那种动作、那种范儿就是武老师原来教出来的感觉,也是我们曾经做过的参加排练过的。对我来说,这场毕业专场像是我在舞蹈团一个完整的收尾。”
毕业一二事
★2012级的刘嘉欣说:“我们的毕业照很拉风的。”
舞蹈团的毕业照,除了正儿八经挂在墙上的那张学士服合照,确实还有别的社团所不能媲美的绝妙。武老师得意地说“想当年09级女生打着伞、穿着旗袍在小礼堂前拍照,不知道有多少家摄影师都抢着过来给她们拍呢!”
同是身着民国装与学士袍,受过几年舞团训练的他们,在闪光灯前往往比常人更加大方与张扬。翻开往届舞团人的毕业照,蓝天下的一字马、草地上的飞起、中大牌坊前的太空漫步,平时训练的动作被悉数用上,毕业照里,无一不烙刻着他们舞团生活的印记。
★2012级的李严说:“珠江边,我们曾一同跳《奔腾》。”
说起两年前的6月,李严的记忆并不完整,只记得本来只想一起吃饭送旧、乐呵乐呵的10个男生,微醺后醉而不休,酒兴之至开始在珠江边跳舞。夜里十点多的珠江边,还是人来人往,他们在中大牌坊附近跳起《奔腾》,大有挥斥方遒的豪气与舞不惊人誓不休的勇气。
这是他们独有的告别仪式——用舞蹈告别大学在舞团里最美的时光,而且还是对舞团人有着特别意义的《奔腾》。武老师说:“这是中大舞蹈团的品牌舞蹈。跳《奔腾》的人,一年换一拨;而舞团奔腾的精神,生生不息。”
毕业留言板
【武昌林老师寄语】
希望不管是工作、读研还是出国留学,大家都能够开心,要阳光、微笑地走下去,把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然后,就是记得常回来,常回家看看。
【应届毕业生的感想】
● 我很享受在舞蹈团的这四年时光,唯“真心”二字,有收获,有成长,有热爱。我喜欢舞蹈,因为舞蹈很有魅力;我喜欢跳舞的自己,因为跳舞的我让我更有自信;我也喜欢舞蹈团的人,因为我们有不能磨灭的革命情谊。
——高惠琳,岭南学院2012级
● 多年以后让我们再聚一堂,看谁还记得那《燃烧的火焰》!
——陈泓旭,数学学院2012级
● 以前觉得男生跳舞很娘,跳了之后发现很帅,真心很帅!
——苏诚然,数学学院2012级
● 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努力,我很幸运。大学最好的时光都是在舞蹈团度过的,酸一点说,这也是我的青春啊!就算我以后变成大胖子,也可以指着照片跟别人说,我也是在舞蹈团混过的人呢!感觉到自己真的要毕业了,唉,毕业快乐,毕业快乐。
——李严,数学学院2012级
● 祝师兄师姐前程似锦,在未来的道路中继续与舞蹈相伴,与舞蹈团相伴。任它岁月变迁,舞蹈团永远是我们共同的港湾。
——李文韬,数学学院2013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