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有人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语有云:“天地君亲师。”在古代老师的地位与天地、君王及父母的地位是可以相提并论的,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指出:“天地君亲师五字,始见荀子书中。此下两千年,五字深入人心,常挂口头。其在中国文化中意义之重大,自可想象。”而在现代,人们常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形容教师,可见教师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9月10日这个普通的日子,也因教师节而变得不一样。今年的教师节是我国第32个教师节,也是我第一次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身份来过这个节日。
我能从事人民教师这个工作,要感谢一个人,我的导师陈缵光先生。陈老师是广东阳江人,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山大学化学系,成为当时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记得陈老师说过:“当时能考上大学就像古代中状元一样,因为当时考生很多,甚至还出现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高考的情况,而且录取的比例相对来说很低,能够考上大学特别幸运。”陈老师在当时竞争激烈的高考中,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现在想想仍令人激动万分。1982年大学毕业后,陈老师被分配到北京农业大学当老师。随后在1986年回到广州,1987年进入原中山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工作。毕业十几年后陈老师在其导师莫金垣教授的鼓励下,在中山大学化学系继续攻读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此后,陈老师一直在中大任教,以自己的努力来回报母校的培养,在药物分析学和分析化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来中大已经五年多了。五年前,我是一名不知所措、对未来迷茫无助的一年级硕士研究生;五年后,我成为一名信心满满、对未来踌躇满志的副研究员。这五年,给我最大帮助、令我终身铭记的就是我的导师陈缵光先生。《师说》中写道:“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语有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逢。”真正的导师,不仅能传授学生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更重要的是能塑造学生的人格,指点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毫无疑问,我是一名幸运的学生,在研究生的求学路上能遇到一位难得的人师。记得在2011年3月底,考研成绩公布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陈老师发了一封介绍自己的电子邮件,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陈老师竟在当天就给我回信了。回信的内容大致是欢迎我报考他的研究生,我的希望很大,并让我好好准备研究生复试。这封信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有一些措手不及,也给我一种深深的感动。一位事务繁忙的知名高校教授,能及时地给一个本科生回复邮件,而且邮件回复中,并未见得任何居高临下的姿态,字里行间充满关爱。随后我成功考取了陈老师的硕士研究生,离开广州之前去拜访陈老师。现在回想起与他的谈话,一切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天。当时陈老师热情地给我介绍实验室的发展、微流控芯片的发展现状以及最近的研究热点,并给我一本关于微流控芯片的书籍,希望我在入学之前能提前了解相关知识。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懂微流控芯片这个前沿的研究方向,只是觉得陈先生待人亲和,令人感动。当时我对陈老师这样说:“老师,非常感谢您给我一个这么宝贵的机会,让我从普通本科学校来到这么好的平台学习,我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我会好好珍惜的。”五年来,我一直害怕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一直担心自己做的不能让老师满意。五年来,我从一个稚嫩的芯片小帮手成长为可以带领师弟师妹完成课题的大师兄,并在2015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这个过程背后,是陈老师的默默支持与帮助,凝结了陈老师无数的汗水。
五年的研究生时光,陈老师一直以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忘我的工作精神感染着我,让我耳濡目染,并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记得2012年初,陈老师和我一起制作并修改实验室墙报,来来回回修改了六次,即将定稿打印时,陈老师说:“有些地方如果再改改,可以更好。”这种严谨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让我获益匪浅。陈老师常常教育我们:“科研这条路一定要有时间的付出,时间的付出是科研成功的必要因素。”在我们学生眼中,“勤奋”是对陈老师的精确概括,在科研上身体力行,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教授、博导,陈老师每天工作的时间比我们还多,我经常在晚上11点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发现,陈老师依然在工作。每次想到陈老师勤劳的身影,心中就充满了斗志,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工作?此外,陈老师为我们提供自由的学术氛围,不是把课题分配给学生做,而是划定大方向,让我们自己寻找感兴趣的小方向,鼓励我们独立设计课题,再找老师分析课题的可行性,锻炼我们的独立科研能力。在陈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宽容谦和的为人处事风格,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等等。他是一位真正的导师,更是一位真正的良师益友。
最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要向陈老师,我的好“老板”,好“父亲”,生命中的“贵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老师,教师节快乐,愿您健康、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