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10月28日,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期刊上,我校张鹏教授研究团队与西北大学李保国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刊发了题为“Save the world’s primates in peril”的文章。文章指出,近些年国际上兴起的脑计划和精准医疗等因素可能使已经处于濒危中的灵长类动物处境更加堪忧,仅美国每年就需要使用超过70000只猴子用于医学及神经学研究。在中国,像猕猴这种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已经从25万只(1998年)锐减至7万余只(2008年)。全球654种灵长类动物中有50% 因为人为干扰、气候变化等因素而处于濒危状态。文章呼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克服资金、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共同建立长效机制,保护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
为进一步推动灵长类保护计划,我校灵长类研究团队提出了研究灵长类社会稳定机制的跨学科新方法,应用社会学领域的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和图论,从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种群层面综合分析灵长类的社群稳定动态,为灵长类保护和社会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该文近期发表于灵长类学核心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SCI Q1)。中山大学副研究员Sosa Sebastian博士为该文第一作者,张鹏教授为通讯作者,中山大学为第一单位。
生殖是灵长类保护的关键事件。生殖协助作为人类特有的特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中并不常见。我校灵长类研究团队与西北大学团队长期合作。首次记录到川金丝猴分娩过程中的的生殖协助行为。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生殖协助行为的起源,也为濒危灵长类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成果近期发表于灵长类学核心杂志Primates(SCI Q2)。张鹏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学和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为第一单位。
该系列研究提高了公众对灵长类保护的关注,也提高了我校在灵长类研究方面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经费,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人才经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