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宝贵经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从政治的高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从历史的深度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从现实的密度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从心理的温度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深情与厚意,生发出内心世界的惬意与暖意,外化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乐意与同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特性决定着,心理的温度是实现政治高度的基础,是扬弃历史深度的标准,是夯实现实密度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殷切期望和重大任务。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的重要原则是,落细、落小和落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根本精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心理温度。它要求在理解当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需求的基础上,发展和深化以学生为本、以完善学生人格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真正回归价值教育的本质,回归学生健康成长的原点;使承载着价值内涵和政治功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更具有合情性与合德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为学生满意和终生受益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空泛化和标签化,否则,就必然导致边缘化。判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境界的标准,不是空喊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表述或者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口号声的大小,而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满足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成就高低。
“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起点是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是价值教育,不同于知性教育。价值教育属于价值认识的范畴,知性属于科学认识的范畴。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科学认识不依赖于主体自身特性,其认识终极是客体性的;而价值认识是依赖于主体自身特殊性的,其认识终极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即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功利性的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说服力,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科学真理性,尤其受制于它满足教育对象健康成长需要的程度,不能轻视人、蔑视人,不能使人不成其为人。只有两者最大限度一致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满足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激发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否则,再正确的原则,再好的内容,在教育的意义上,都是无济于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使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对象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相统一,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教”才能入心,才能有“育”的效果。如果缺乏这种健康成长需要的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无法摆脱“无聊”、“无用”和“无效”的学生偏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就难以改变“失语”、“失踪”和“失声”的不利处境。
“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教育的本意就是引导。教育者要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但满足不是迎合。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实现“做成一个人”的教育追求。发展是当今学生最根本的利益和需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提出了“发展性的教学”的观点。他认为,教学只有在适应受教育者心身自由发展的原则下,才能取得重大的实效。为此,教师就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的年龄和个性特征及其发展阶段,教授真正所需要的知识。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也重视教育的发展性原则。他受德国哲学家谢林的影响,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在无限地发展着;人在其生命的整个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教育应该按照受教育者的本性,使他们在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同样得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不应停留在防范学生出思想问题的取向上,不应被异化为控制人和驯服人的手段,幻化成管理人的手段和钳制思想的方式,而应在于如何通过教育激发、调动学生发展的创造性,帮助学生发展自己,使马克思主义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在寻求发展中的需要。
教育是富有温度的,是需要温度的。雅斯贝尔思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是需要信仰的,没有信仰的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偏离灵魂的教育,没有信仰的教育,是冰冷的教育。在这个冰冷的教育世界中,教育者失去了勃勃生机,受教育者隐匿了盎然春意。教育的信仰包括两个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教育本身的信仰和教育内容的信仰。教育本身的信仰,指的是将教育作为完善自我和完美世界的伟大事业,饱含温情地从事教育实践。教育内容的信仰,指的是教师相信、尊重和追求自己所传授的“道”,并以身作则去示范。如果传道之师不尊重、不相信自己所传的“道”,或者说一套做一套,只是“说给学生听”、“教别人实践”,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说教。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明道”才能更清晰地“说理”,“信道”才能更动情地“感人”。传道者“明道”和“信道”,才能更深切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传道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言而无信”,就容易导致马克思义主义理论教育虚伪之风蔓延,降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