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26 >>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共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观后感


《笃行》是一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陶冶的音乐话剧,让人情不自禁地陷入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主演们都是在校的大学生,却用激情与专注贡献了不亚于专业水平的演技,让观众随着演员的表演或喜或悲,加上现场音乐的烘托,十分地震撼人心。音乐话剧非常成功,现场完全淹没在掌声和惊叹声的海洋里,非常佩服团队的水平。

——学生观众 林梅清

这是一支青春岁月里的理想狂舞,亦是一曲苦难时代中的光明乐章。革命烽火燃起之际,曾有这样一批中大学子,或选择浴血奋战,或选择学术报国。光明和美好是指引他们前行的灯塔,一次次的选择让他们不断成长,共同的革命理想鼓舞着他们奋斗不息,砥砺前行!作为一名当代中大人,我深感自豪,深受触动。剧终情未了,薪尽火可传,如何写好下一个精神续篇当是我辈要竭力面对的思考题。

——学生观众 杨琦

观看了令人震撼的《笃行》,久久难以忘怀。罗钦和靳伟对家国使命的自觉担当,演绎了革命年代热血澎湃的少年心史。一只鸽子需要飞出去,一只鸽子需要留下来,前行激荡着炽烈的情怀,守望更需要无声的坚持,回到最初相逢的中山大学,乾坤已改,初心犹在。鲜活的演绎唤醒历史的记忆,我们看到理想总是与苦难相伴而行:为苦难写诗,因为需要铭记;为理想作歌,因为值得希冀。今天同样年轻的我们,正当“读书不忘报国,报国不忘读书”,在希望的原野上笃行向前。

——学生观众 李腾焜

《笃行》以中大师生的家国情怀为主线,从大革命洪流中的思想激荡,到抗战烽火中的艰难内迁,再到胜利前夜的黎明曙光,通过这一历史进程生动诠释了那一代中大学生在动荡岁月中的执着、坚守与激情。看完后还久久沉浸在剧中。作为新调入的青年教师,不仅受到一次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中大及中大人的光辉历程。剧中涉及到中大在抗战时期内迁云南澄江的历史,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这一段历史让我对中大又增添了一份莫名的亲切。

——历史学系副教授 杨勇

为中大的革命历史感动和骄傲。《笃行》讲述了中大1949年前的故事。热血青年,爱国情怀,红色基因,革命文化,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再现,动人心弦,感人泪下。是非常好的理想信念教育题材,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校史,传承文化;感染教化,入脑入心,作育时代新人。为中大的同学感动和自豪。话剧演员、合唱团、管弦乐团的同学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导演团队精心指导下,日夜排练,团结奋斗,演出昂扬向上,专业唯美,感动了大家,也感动了自己。相信参与演出的同学们会一生难忘。中大红色经典剧目将一直演下去,希望一代代学生受此熏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委组织部部长 古小红

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手创,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参与筹建的大学,是中国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感谢《笃行》团队,为我们讲述革命时期中大师生在艰难困苦中满怀希望投身革命,在民族危难中坚强向上、追求理想的故事。这是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每个青年都应该继承这份红色基因,立鸿鹄志。希望中大的红色三部曲能激励中大学子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理想坚定,信念执着,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党委宣传部部长 陈建洪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