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事:
上午好!
2019年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阐述的“九个坚持”中,提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并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全文五个部分之一予以了着重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2018年,学校秋季工作会议提出了“未来三年稳居国内第一方阵,跻身我国进入世界一流的若干所大学之列”的近期目标,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决定召开一次全校性大规模的人才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凝聚人才强校共识,进一步明确中大发展新时期人才工作的目标和任务。1月24日下午,学校召开2019年重点工作布置会,提出明确要求,希望各二级单位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落实。今天,我不作具体工作事项报告,主要和大家谈一些对人才工作的认识和体会:一是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谈一谈对学校人才工作目标、原则的总体思考,最后对院系如何做好人才引进提一点要求和希望。
一、深化新时代加强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强人才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我国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深刻阐述了人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特殊重要性。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并进一步指出“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进一步强调要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提到人才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为我们的人才政策提出了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表明,我们做好人才工作,必须认清国际国内形势,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立意深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认识到加强人才工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定贯彻执行党中央人才强国战略和加快“双一流”建设重要部署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
(二)人才战略是世界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成功经验
从世界大国崛起的经验来看,以资源竞争为基础的国家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资源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权。美国作为一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短短百余年就迅速崛起、后来居上,关键一招就是人才强国战略。
二战诺曼底登陆后,美国和苏联同时攻入德国,都在为战后各自国家发展抢夺自认为最重要的资源。美国抢先俘虏了德国、意大利最优秀的世界知名科学家,包括著名的火箭科学家韦纳·冯·布劳恩,劝服他们加入美国国籍,为美国工作。而苏联则把重工业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集中精力“抢运”成千上万的机器和设备。对于国家发展第一资源的认识不同,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两个大国未来发展的不同命运。
二战前,德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总数是美国的3倍。但人才战争半个世纪过后,全世界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40%已经来自美国,超过70%的诺贝尔奖得主被美国聘用。从原子弹、氢弹、导弹、火箭的研发,到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美国尖端技术领域的突破,基本上都由外国科学家充当关键性角色。正是靠人才战略,美国才迅速成为世界第一经济科技强国。
我们党和国家对人才的政策也经历了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的过程。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和教育水平十分落后,全国仅有600多名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科技人才稀缺,科研水平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人才激励措施,调动科技人才工作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升人才政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大量海外高层次人才纷纷回国效力,培养和汇聚了一大批顶尖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国家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这些都生动说明了除了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之外,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资源的竞争。
(三)人才强校战略是中大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在2018年秋季工作会议上,我们回顾和总结了“十三五”以来学校快速发展取得的成绩,尤其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各项核心办学指标都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这些成绩的背后,根本上是因为学校坚决将人才强校战略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战略,并将其落细落地落实。
2015年以来,我们认识到中大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解决“生均教育资源不足、工科发展短板明显、研究资源投入不足、人才培养基础薄弱”四个制约学校发展的“天花板”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比如,生均资源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就是专任教师不足导致的生师比过高;工科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在于工科学科人才严重不足;研究资源不足暴露出创新科研队伍实力薄弱;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则重点与人才队伍建设密切相关。
学校深刻认识到人才是推动中大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强校战略是中大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战略。2015年起,我们大力实施人才倍增计划,持续打造“人才蓄水池”,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育力度。经过几年努力,学校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12月31日,四年来学校新引进各类人才4401人,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学术精英新增人数位居全国前列,专任教师数量较之2014年净增加349人。
人才队伍的壮大,推动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成功转化,并为快速提升各项核心办学指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年以来,中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迅速增加,近三年稳居前三。二是人文社科项目。2016年以来,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中大连续3年在全国位列第1。三是科研论文产出。2015年以来,学校发表SCI、SSCI、CSSCI论文合计35949篇,其中新引进人才发表4383篇,这个数量还在继续增加。四是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是,新引进人才为学校本科、研究生教育也起到了有力支撑。大力度的人才引进,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规模和质量,有效降低了生师比,原先我们生均资源投入不足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学校在核心办学指标上取得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的显著提升,直接反映了人才引进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人才引进更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抓手。对于一流大学而言,学科建设包含学科方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四位一体,其中队伍建设是最核心的推动力量。为解决工科短板导致的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学校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院系调整和新建。院系调整和学科布局是学校对一流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这些一级学科建设能否真正取得实效,能否成为中大未来学科发展的支柱和增长点,其关键还是在于人才队伍建设。
二、新时期加强人才工作的目标
人才强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相比,学校人才队伍还存在教师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短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新建院系、学科急缺院长、学科带头人等突出问题,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和力度将人才强校战略向纵深推进。
未来三到五年,学校人才工作要更加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突出高水平创新团队的组建与培养,突出重大科研平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突出青年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学校希望通过今后三年的努力,实现人才引进数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数量再倍增,到2021年专任教师总量达到4000人以上;希望五年后专职科研人员和博士后的数量要达到专任教师数量的2倍,在读博士生数量达到专任教师数量的2倍,在读硕士生数量达到专任教师数量的2~3倍,从而实现向一流水平教师队伍结构的成功转型。
新建院系要把人才引进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抓住新建院系的发展机遇和政策优势,创新思路、找准方向、积极作为,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千方百计开展人才引育。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新建院系从正式成立之日起,5年内理科、工科、医科院系教师规模要达到100人;人文社科院系教师规模达到60人。新建院系人才引进工作一定要一鼓作气,在学院成立之初最能调动气势、形成锐气,要充分把握机遇,趁着东风一气呵成。
人才发展办公室和各院系要根据这些目标进一步细化落实,把各项任务分解到院系的年度任务书,做好年度考核;学校会对院长(系主任)进一步严格考核要求,人才工作完成不合格的,会给予相应调整。
三、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原则
我们开展人才工作一定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我们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这是基本的政治方向和原则要求。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大局、管战略、管政策,把握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也要做好服务人才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坚持以学科为方向。学院的发展首先是学科发展,院系必须明确学科发展的主线,紧密围绕院系重点发展的一级学科方向引人,引进人才必须符合院系未来的学科发展规划,符合学校的事业发展需求。新建院系尤其如此,院长(系主任)的首要任务是凝练一级学科方向,要紧密围绕学科方向建平台、引人才,打造有竞争力的一级学科。三是坚持以平台为重点。今后,学校人才引进将更加突出重大科研平台的队伍建设为重点,着重为大平台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学校正在全力推进“三大建设”,各级各类重大科研创新平台,有的处于起步建设阶段,有的处在全面提升发展质量阶段,各类人才都非常紧缺,必须重点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学校将重点关注平台建设的人才和政策支持。四是坚持以团队为目标。学校目前缺少代表国家水平、代表学术前沿水平、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平大科研团队;现有团队缺乏能担当的头雁和领军人物。下一步,学校人才引进一定要有团队的概念,着力培养帅才,形成团队聚集效应和合力。要注意不搞“个体户”、不做“大拼盘”,不能引进一个人就“另起炉灶”“新建一派”。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团队,学校在引才考核评价中会更尊重团队负责人的意见,注重团队整体发展,可以引进有潜力、实力的青年人才,但并不代表学校会降低引才标准。五是坚持发展的眼光。院系引进人才时要立足长远发展,做好中长期规划,形成梯队效应、可持续效应。教师队伍建设要注重年轻化,突出未来发展。
四、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具体措施
在2018年度院系党政正职述职会总结时,我给院长(系主任)们如何解决院系发展中的问题支了三招,一是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因发展带来的问题,有的虽然是历史遗留问题,也可用发展来解决;二是用改革调整解决问题;三是用包容并举解决问题。除此之外,人才引进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明确工作责任,强化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方位贯彻落实。
一是明确引才方向。人才引进必须紧密围绕学科发展方向,下学期开始,每个院系都要根据本学院的学科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本年度人才引进的具体学科方向,今后院系引进的人才,不是跟着哪个人做研究,而是跟着由谁牵头的哪个学科方向做研究,要突出学院发展的一级学科方向。二是明确考核指标。根据学校确定下来的人才工作总体目标,人才发展办公室和院系要尽快明确每个院系今年的人才工作考核指标。定指标要注意区分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是院系必须要达到的目标,达到才算合格;预期性指标是在合格基础上力争完成的目标,完成了就是优秀。三是明确工作责任。院长(系主任)是人才引进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和第一责任人,书记的职责是全力配合院长(系主任)开展工作。人才工作完成得好不好,直接责任是院长(系主任),院长(系主任)可以把任务分配给学院或医院其他人协作完成,但最终人才工作完成得好不好,学校考核的只会是院长(系主任)本人。没有达到人才引进目标的,院长(系主任)承担直接责任。四是明确绩效激励。从今年起,学校会把院系人才引进年度完成情况与年终综合绩效直接挂钩,学院人才工作做得好,年终考核优秀的,这个学院年终绩效就会有相应增加,增加部分是对学院全体教职工的激励。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措施,能更充分激发所有教职工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良好局面。
五、关于做好人才工作的四点体会
最后,对如何做好人才工作,我想和大家谈四点体会。
第一,院长(系主任)是关键。一个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院长(系主任)。作为院长(系主任),能不能为学院发展引进比自己水平更高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直接体现的是他的眼界、气度和胸怀,其实质是这个院长(系主任)的政治站位够不够高。没有这种眼界和站位的人不可能做院长(系主任)。
第二,书记很重要。院系书记在人才引进中所起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其主要责任是团结、配合、协调。团结就是书记要和院长(系主任)一条心,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一致;配合就是明确人才引进要以院长(系主任)为主,书记对院长(系主任)牵头制定的工作计划和方案要全力配合、推进落实;协调就是人才引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书记要积极主动去协调解决,做好服务。这些品质,本质上考验的是书记对学校事业的忠诚,没有这种大格局大气度的人,也做不了书记。只有院系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才能充分释放院系健康发展的活力。
第三,群众是基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才引进绝不仅仅是院长(系主任)、书记两个人的事,还要充分发动群众力量。学院要做好宣传引导,提高全院教职工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让每个人都认识到大学是一个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学校发展得好不好,与我们每个人都休戚相关。要倡导教职工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人才引进,多献言献策,引才荐才,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调动起来,才能最终形成合力。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才引进也要遵循群众路线,依靠群众解决问题,依靠群众赢得发展。如果院长(系主任)、书记能让学院的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是学院的主人,都为学院的发展感到自豪而不是失落,这个学院就大有希望。
第四,观念是根本。过去几年,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国际公认的排行榜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形成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和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办学治校取得了显著成绩和惊人变化,进入到发展新时期。成绩的背后,最根本因素就是中大人发展观念的转变。我们在传承和坚持中大办学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要求,转变了以往习惯的思维方式与做法。其中最根本的转变,就是中大的发展目标从“岭南学术重镇”向“世界一流”转变,本质上是办学格局、胸怀和视野的深刻转变,是大学价值观从优秀到卓越、从前列到引领的转变。
发展观念的转变,要求我们在各个领域的工作,都要树立一流的标准,追求至善至美。体现在人才工作上,需要更加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的理念,充分认识到“人才兴则中大兴,人才强则中大强”,把重视人才工作提高到加强政治建设和提升政治站位的新高度,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眼界、更大的魄力、更高的气度看待和推动人才工作。要建立和完善一流的人才工作体制,在全校范围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使天下英才慕名而来、纷至沓来,建设适应一流大学目标的一流人才队伍,让学校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每个院长(系主任)都要牢固树立人才引进第一责任人的观念,以“功成不必有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引才聚才,以队伍建设带动学科发展。每个院系书记都要和院长(系主任)团结一致、通力配合,主动协调解决人才引进中的问题和困难。人才发展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要以服务人才为中心,积极做好各项服务,构建更具竞争力和活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每个教职员工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人才工作,在全校范围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
同事们,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中大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的新征程中,学校对高水平人才队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一致、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根本战略,让天下英才“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奋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努力!
最后祝各位新春快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