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85 >> 2019年04月11日 星期四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只为遇见更好的彼此


敬爱的罗校长:

您好!我是来自哲学系的一名普通的大二学生。在康乐园里学习与生活了一年多,有过迷茫和慌乱,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在此,想和您分享一番。

在我眼里,康乐园的学习和生活,就是一个春夏秋冬的自然轮转过程。

春,是温暖,有明丽的阳光和和煦的微风。康乐园的绿,是不刺眼的绿,是不俗气的绿,总是带着生机与情趣,更有从斑斑斑驳的叶间缝隙中投下的缕缕阳光带给人的丝丝感动。穿行在风与树、阳光和建筑中,让浮躁的心安定下来。

最难忘的,就是那佳节时分免费提供的中大牌粽子、汤圆和月饼。“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漂泊在外独自求学的游子,在康乐园里并不孤单,小小的粽子、汤圆、月饼,让我们的思念有了情感的载体,它们提醒我们,孩子,你不是一个人,康乐园,就是你的家。

夏,是热情,有火辣辣的阳光和高亢的蝉鸣,这是漫长的广州的夏。康乐园的夏自然也不能逃脱这漫长盛夏,但是因为满园的绿荫,故而有了一些凉意,是恰到好处的热闹,不会困乏,不会疲惫。这夏天,更多的是生机,是活力,而不是盲目的躁动和无序的争扰。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原来老旧的房屋和建筑里面,蕴涵着自由的理念,闪烁着创造的光芒。我看见,亲新广场丰富多彩的社团摆台,现场布置别出心裁,吹拉弹唱的表演样样不少,真像是百花争奇;我看见,运动场上学子们逆着夕阳奔跑挥洒青春的汗水,阳光把影子拉的很长很长,梦想的宽度也变得很大很大;我还看见,穿着笔挺的黑白套装站在模拟联合国大会上用流利的英语激昂演讲的学生,台下是经久不绝的掌声……康乐园一直秉持着自由发展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创造,给学生提供大展身手的平台。夏天的风景,总是品不完,看不够,我为这个看似平静实则热情似火的园子而欣喜和感动,这样的热情与活力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去好好经营自己的每一天。

秋,是收获,有累累的硕果和满载的行囊。我一直感到十分庆幸能在康乐园这样一个学术殿堂度过人生中重要的四年时光。

这一年里,我的收获了日益丰富的知识、日益充盈的精神和日益深刻的思考。现在的我,从一个连资料都不知道怎么查找的“小白”,成长为一个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比较规范的学术论文的学生;从一个只会借鉴附和别人意见的“隐形人”,成长为一个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的学生……我相信也期待着,在今后的几年里,有康乐园的陪伴,我会收获更多。

冬,是挫折,有驱不散的寒冷和赶不走的寂寞。诚然,广州似乎是一个被冬天遗忘的角落,但是生活的冬天却不能被忽视与遗忘。

生活总不是顺风顺水的,一年来,我有过学习和社团工作的事情无法协调的经历,有过和同学缺乏沟通导致矛盾加深的时期,更有过缺乏目标与动力的日子……有的人说,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我们现在遇到的挫折,也许以后会在社会上被放大几百倍几千倍。好在,冬天总会过去,而康乐园的冬天更是短暂,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我平安无事地度过了那一个个的坎。现在回看,那些经历让我变得独立,变得坚强。就像土里的种子,挨过了寒冬,终会在来年春天破土而出最后长成参天大树。

在春夏秋冬一次次的兜兜转转中,我不断成长与领悟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成长和春夏秋冬的变化,康乐园也在经历着四季的轮转。我们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只为遇见更好的彼此。

罗校长,康乐园已经走过了94个风雨岁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希望康乐园的每天都充满新的活力,新的感动。因此,我有一点小建议希望能帮助园子不断“翻新”。

我认为,学校缺乏通宵的自习场所。诚然,通宵学习是非常不值得提倡的一种方法,但是在我看来,每个人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特点,因此应该尊重每个同学的自由选择。很多学生小组在为竞赛做准备时,都苦于难以在学校找到合适的场所而不得不选择到校外通宵讨论,这样其实是不利于保护同学的人身安全的。故而在每个学习地点比如文科楼、逸夫楼、一教、三教、图书馆等等设置专门的通宵自习室,我认为很有必要。如果不放心,也可以再设置通宵自习室的登记表,留下当事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以防万一。如果实在不能设置通宵自习室,则至少应该延长提供自习的时间。现在图书馆的闭馆时间晚上十点一刻左右,我认为过早,因为很多时候都能看见不少同学在灯灭时还在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何不推迟闭馆时间至十一点半呢?这样能尽量保证同学们的学习任务在当日及时完成。

以上就是我通过自己一年的经历想到的一点小建议,希望能对学校有所帮助。愿珠江的悠悠长水永远守护我们的中大荣光,愿百年的苍劲老树永远铭刻我们的中大记忆,愿悠扬的绵绵校歌永远歌颂我们中大的美好明天!

祝您: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学生:简怡欣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