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41 >> 2020年05月25日 星期一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赞!“天琴一号”完成在轨技术验证

作者:姜晓丹 黄艳 卢旖维

5月21日,全国人大代表、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经过多方评估,天琴一号六大技术在轨验证全部通过,每项技术指标都优于任务目标。罗俊院士说:“目前卫星状态良好,下一阶段将进入拓展实验阶段。”

罗俊介绍,“天琴一号”的核心任务是验证空间惯性基准技术,好比引力波“探头”,这是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体系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包括高精度惯性传感、微牛级连续可调微推进和无拖曳控制三大关键技术。其余三大技术分别为高精度激光干涉测量技术、高稳定度温度控制技术和高精度质心控制技术。

其中,高精度惯性传感技术在轨测试结果,比国内现有水平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以上,标志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掌握高精度惯性基准技术的国家。微牛顿量级可变推力冷气推进系统在轨试验结果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由国家航天局正式立项的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卫星“天琴一号”于去年年底在太原发射成功,承担着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六大技术的在轨验证任务,任务为期六个月。

“技术验证结果超乎预期的优良表现,除了所验证技术本身的成熟之外,离不开卫星平台的优良表现,这是科研机构与工业部门的一次漂亮协作。”罗俊表示,“天琴一号”的成功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多个部委、广东、高校和企业的通力协作,创新基础研究走向转化应用、服务国家战略的合作机制。

根据公开的“0123计划”技术路线图,天琴计划将分阶段,分别通过搭载、发射高精度空间惯性基准技术试验卫星(单星),发射星间激光干涉测量技术试验卫星(双轨四星)使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走向成熟,并最终发射三颗天琴卫星组成编队进行空间引力波探测。

(该文刊于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2020-05-21)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