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45 >>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促进本科生升学深造

作者: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陈晓南

学院师生参加2019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合影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新工科”学院之一,致力于培养“背靠工科,面向医科”的医工复合型高端人才。自学院成立以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密围绕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选优配强学生工作队伍、实施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构建“点、线、面”学生工作指导体系等方式不断完善学院“三全育人”体系,加强“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优良学风建设,全面推动本科生升学深造工作。

选优配强学生工作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引导优秀的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工作,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并通过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协助开展党务、就业等专项工作。学院现有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4名,党政管理专职辅导员1名,辅导员生师比为137:1。每位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负责一个本科年级的学生管理工作,与党政管理专职辅导员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学业引领和奖助贷等各类学生管理具体事务。学院的青年教师辅导员和以学生学业发展为切入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追求学业进步,追求学术发展,坚定升学深造的意向。学院现有13个本科生班级,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由相关研究方向的教授、副教授担任,学院的院领导、院长助理和高层次人才优先作为班主任人选。各班主任配合年级辅导员,全过程、全方位做好本班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学业引领。

实施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

学院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的特点,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团创新培育计划”。“导师团”由学院教授、副教授牵头,助理教授、讲师、专职科研人员和博士后为骨干,学工保驾护航,通过项目制和双向选择的方式,让学院的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即以分组方式进入科研实验室。在学生的指导上“导师团”打破原有“一对多”的指导方式,采用“多对多”的指导形式。从入学至毕业,针对不同年级,开展思想引导、学习指导、科研指导、生活指导、职业发展指导等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依托“导师团”,学院积极组织本科生参加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通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本项目研发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领袖能力的培养。

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

学院注重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由党委副书记担任本科生党支部书记,按年级设立三个党小组,支委会成员编入不同的党小组以加强支委会对党小组的指导。通过党小组联系各团支部和班级,形成纵横贯通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搭建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框架,推动建立学院、班级、宿舍三级联动机制。此外,学院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学院团委和学生会的工作,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引导、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将资源向思想引领、学术引领和体育锻炼等第二课堂活动倾斜;通过团学活动、班级活动、团支部活动,不断引导学生确立升学深造的意向。

构建“点、线、面”学生工作指导体系

学院以形势与政策课、年级大会、班会、团日活动等为载体,在“面”上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师生交流工作坊、院领导午餐会、经验分享会、专题辅导会等形式,因材施教,在“线”上对某一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例如组织考研成绩优秀的研究生为大四考研学生分享备考经验,组织海外经历丰富的教师为学生分享海外留学经验。对于高关怀学生,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帮扶机制,一人一策,点对点为学生提供指导。通过构建“点、线、面”学生工作指导体系,全方位、全过程为学生成才成长服务。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