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45 >>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积极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全面促进本科生升学深造

作者: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师超凡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围绕学校“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落细落实学校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立足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重点任务,稳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协同推进党团班一体化,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升学深造。

近年来,学院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结合、分层分级协同合作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党委副书记、专职辅导员、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学生助理辅导员合力形成结构完整、人员多样化的思政队伍格局,逐步形成专职辅导员、学生助理辅导员、学生干部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针对学业辅导、高年级党建、科研指导,班主任、学业导师推进学生生活、成长、专业思想等分层分级、协同合作的工作方式,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学生培养,重点围绕升学深造工作重心,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任务。

融合优势资源,通过入学系列教育,为学生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

在院领导班子的支持下,学院精心打造院士第一课,每年邀请张培震院士、高锐院士为本科新生上“院士第一课”,帮助新生认识专业和专业发展目标,鼓励新生形成正确的大学学习观和发展观。

院长、书记带头开展党史第一课和开学第一课教育,抓实本科新生三观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拓展新生眼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内涵,开启大学新的规划蓝图。

学院每年多次邀请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为本科生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科学最新前沿进展,丰富学生对专业和科研的认识,激发学生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的强烈兴趣。

班主任队伍建设日臻完善,班主任积极主动开展本科班级学风、班风建设

学院积极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鼓励班主任多渠道推进各班级学风、班风建设。2019年,学院党政联席会议针对青年教师快速新增的特点,为19级两个本科班级分别配备了2名班主任,助力优良学风班风建设,学院班主任队伍达到14人。

学院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和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近的双重优势,实现“新老教师”协同育人、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学风建设。新老配备既增进了相互了解,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学院的本科学风建设,同时也更好地推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与互动,丰富了学生接触各类信息的渠道。

班主任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主动召开班会活动,认真围绕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汇报等专题开展交流。班会紧扣学生关心的学习、生活等话题,采取汇报、问答交流等形式,解答专业发展、深造途经和渠道、生涯规划等方面问题。班主任们还主动邀请学院其他老师一起参与班会,共同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专业、理解大学目标和自身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更快地明确深造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强化科研育人,学业导师紧密衔接科研导师、论文导师

2016年开始学院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纳入教学大纲,通过为二年级、三年级学生配备科研导师,以本科生科研训练为重要抓手,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提升本科生科研素养和能力。科研训练导师与本科毕业论文导师一起,筑牢本科生专业基础。

2017年,学院开始全力推进本科一年级学业导师制,配合入学第一课,全面推进、深化全员育人工作理念。本科生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由学院老师一对一(副教授对一名本科生)、一对二(教授对两名本科生),直接指导学生快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学业导师、科研导师、论文导师三大导师制全程覆盖本科生培养周期,针对本科生不同时期、不同要求开展工作,为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生涯规划目标、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点对点的辅导和交流,为解决个性化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为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学院充分利用党支部中高年级党员占比较高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日活动,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挥党员先进性,做好朋辈引导工作。2019年上半年,由本科生党支部组织开展的“大创项目申报动员会”“保研专题交流会”“考研专场交流会”等系列讲座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活动反响。

在2019年下半年的主题教育活动中,研究生党支部邀请本支部中科研能力较强的博士生开讲“长学论坛”,为本科生举行有关大创项目开展、保研考研交流、科研论文写作培训、就业漫谈、野外实践培训和国外游学指导等系列讲座,激发本科生科研兴趣,仅报名参与科研专题的人数就达到80人以上。讲座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党支部成员详细解读科研项目申报、撰写等各种小细节,得到了与会同学的一致好评。参与活动的党员充分体会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激发了工作和学习的热情。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