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46 >> 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大村一业 小村一品

——中山大学粤北山区精准扶贫实践


正在加载...
  • 1/6

  • 2/6

  • 3/6

  • 4/6

  • 5/6

  • 6/6

中山大学自2016年帮扶广东省连州市丰阳镇柯木湾村以来,严格按照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规划,牢记以民为本的初心,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先后派出6名扶贫干部,积极探索“带不走”“造血式”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大村一业、小村一品”,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乡村振兴。

一是做强“大村一业”:中山大学集中多个一流学科助力脱贫攻坚。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连州市研究提交了《广东省连州市土壤硒元素含量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用科学印证了“岭南硒谷、长寿连州”,为整个连州地区真正打上了“富硒牌”,直接带动周边水果产业发展,利润超过4千万元。生命科学学院与广州金满湾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特色农业产学研基地(有机生态种植养殖基地),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土壤和水特色,以稻-蛙-鱼生态系统、特色水产养殖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开展高品质农产品生产,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

二是做活“小村一品”:持续投入资金支持各村民小组因地制宜做活“小村一品”,小村产业蓬勃发展,遍地开花。第一,引进中草药加工厂。在柯木湾自然村,通过资金和资源入股的方式,引入中草药加工企业,支持成立了连州市柯木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组织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每年为村集体创收超过5万元。第二,打造300亩生态农业(红薯)种植基地。在石咀自然村,每年种植红薯超过400吨,今年计划投资50万元建设现代化的红薯粉“扶贫车间”,增加红薯的附加价值,预计可为村集体创收超过20万元。第三,建设原生态香菇木耳种植基地。2020年3月建成中山大学产业帮扶项目——西风寨原生态香菇木耳种植基地,该基地预计年产值达到20万元以上,大大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第四,推进夏东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在夏东自然村,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历时2年的项目成果《夏东村景观提升及旅游规划》直接指导了柯木湾夏东村的建设发展。校地联合打造的乡村民宿成为粤北乡村旅游的亮丽名片。该成果获得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夏东村也在2019年9月被清远市评为美丽乡村建设最高等级——生态村。

三是做实消费扶贫:打造中山大学产业扶贫项目农副产品展销厅,推进建设柯木湾扶贫电商平台,积极“带货”帮销“大村一业、小村一品”特色农特产品。在学校工会、产业集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学校教职工购买当地特色农副产品,近半年累计消费扶贫金额超过120万元。

目前,学校定点扶贫的柯木湾村已退出省定贫困村,村集体收入比帮扶前增长超过50倍,全村72户贫困户156人达到“八有”指标,收入比帮扶前增长超过4倍,达到15500多元,全部实现脱贫出列。中山大学在粤北山区的“大村一业、小村一品”精准扶贫实践,入选广东省“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十周年十个好故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央视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给予广泛报道。(校工会 供稿)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