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47 >>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做客观而严谨的传薪人 勤恳而踏实的建设者

作者:周繁文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慰问,强调了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肯定了教育行业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贡献,指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使命和方向,提出了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和希望。

教育是国家与民族前行的基石。人类文明的精萃、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文化与技术,因着教育工作者的存在,一代代传承,又一代代进取。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员,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聆听到了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对教育行业的尊重、需求与期盼、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因而也更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所在。

在我的理解中,教育是一场始自尊重的双向性的塑造活动。师生之间,在讲台上下、课堂内外的交流中,尊重学术传统,尊重大学精神,尊重每一个人、每一颗求知的灵魂,共同维护学术共同体的规则,传递知识和技术的火种,探索学科发展的新边界和可能性。我们每一个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都曾是坐在讲台下的学生,今天之所以为人师,也是因着那许多成就我们的教师,因此,身为人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记曾经也是学生的自己那些对师长的期待和对知识的渴望。我们面对的年轻人,来到学校寻求打开未来的锁钥,他们怀着对我们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求坐在课堂上,也许一门课、师生间的数年交流,便足以影响他们未来的轨迹,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面对的不止是一份职业,而是代际传承的学术传统、许多交付到我们手上的未来。一位教师影响着一群学生的未来,一个学科的教师影响着学科的未来,而教师这个广大的群体,影响着的是国家与民族千千万万的未来。这大概便是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之所来。

对教师来说,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是教与授的一方,也是被教育的一方。学生以他们年轻旺盛的创造性、千人千面的多样性、与时代新变化紧密联结的敏感性,也在塑造并推动着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因此,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我们其实也在通过学生的反馈完善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着如何增强知识的传播力,从而获得孜孜不倦的生命力和活力,共同维护和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发展。

在我看来,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最好能够时时保持着敬畏感、使命感和创造力,常常检视自己的品德和学识是否可为人师,反思是否还葆有初踏入这个行业时那种生怕犯错的战战兢兢,慎重地对待每一次课堂、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过程、每一个发表的学术观点,在学术的传承中做一个客观而严谨的传薪人,在学科的建设中做一个勤恳而踏实的建设者,及时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尽量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让他们能对学术有敬畏、对新知有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对学院和学校有情怀、对国家和人民有用处。这大概就是我理想中的好老师的标准,渐积硅步,想必也能终至千里,合众人之力,更是未来可期。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是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在技术和理念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走在科研前线的高校教师,我们要能够摸准时代脉搏、牢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求,积极推动学科体系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建设双一流高校和学科添砖加瓦,培养适应国家和人民需求、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人才。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