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生命科学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及人才培养的系列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国际一流生物学人才”为目标,认真完成了各项规划任务,建设成绩斐然。
夯实党建促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突出党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主体责任,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夯实基层党建,根据学科发展设置党支部,共设7个教工党支部和22个学生党支部。
2016年学院党委获评“中山大学先进党委”,2017年动物学党支部被评为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2019年学院党委成功入选“中山大学党建工作标杆二级党组织”培育建设名单,同时3个党支部入选学校样板支部建设名单。
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引领,致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四有”优秀教师队伍,发挥党支部“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人才成长,凝聚学科发展力量。
学科建设谱华章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生态学继第三轮学科评估并列第一后又获得并列A+的成绩,生物学获得A-;在学科排行榜中排名逐步上升,生物学在QS学科国际排名上升至142名,生态学科也进入ARWU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151-200名(国内第2-4名)。学科还支撑了我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遗传学、免疫学等五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5%。
人才培养见成效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突出“五个融合”,坚持“强化基础、个性发展、塑造全人”的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一流的生命科学人才,率先提出人才培养的“MINE”理念,即要让学生有使命感(Mission)、创新力(Innovation)、见解力(Notion),并愿为实现目标而奋斗(Endeavor),形成了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范式,构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的整体培养方案。
学院强化实践育人、面向未来育人,培养了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生科人才。本科生深造率达70%以上,连续四年获得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金奖,2018、2019年连续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十三五”期间,学院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1项主持,1项参与),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生物技术专业、生态学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专业入选“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入选第一批“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拔尖计划”2.0名单。
师资力量渐雄厚
学院坚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围绕学科建设方向和人才培养需求,坚持引育结合,建设了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在国际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共有专业教师156人,其中教授86人,副教授67人。通过团队建设,学院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传帮带,使得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十三五”期间,学院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人次、青年人才24人次。
科学研究出成果
依托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因功能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3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术领域前沿,学院通过凝练方向、凝聚队伍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了养殖动物健康与安全、免疫与衰老、生命组学、生态系统演化与修复、植物逆境生物学、生物防治和微生物智造六大研究方向并开展团队攻关,产生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2016以来,学院老师主持各类重点重大项目46项,2016-2019年科研到账经费8.7亿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包括Nature、Cell、Nat Cell Biol、Mol Cell、Nat Plant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获得4项教育部或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获批“广东黑石顶地带与非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社会服务遍开花
学院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的能力,发挥畜禽繁育、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及生态多样性保护与修复等专业特长,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助推地方区域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
这些社会服务成果中,包括对南药化橘红生物资源进行系统研究,相关成果以2000万元实施成果转化,帮助万余户农户脱贫;牵头农业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成功打造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平台;牵头“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生态防控对虾白斑综合征(WSS)方法”被农业部获准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成立“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究与推广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9个东盟国家组建“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协作网”,实现技术输出;建成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平台,有力地保障了粤港澳及全国市场鸡肉的正常供应;建成水产养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解决水产养殖鱼类的良种繁育、营养饲料与病害控制等问题;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获发明专利授权16件,“重金属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直接植被技术及应用”获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技术示范推广面积合计8218358㎡……
生命演华彩,薪火传未来。展望“十四五”,生命科学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合力量,抓住机遇,锐意创新,重点发展生命健康相关和生物安全相关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研究,抢占国内、国际科学研究制高点,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