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50 >> 2021年02月28日 星期日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中山医学院:
坚持立德树人,建设“名医摇篮”,服务健康中国


中山医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名医摇篮”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医科建设和国家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以“四项主要原则”和“四个明确”为指导,精心制定“十四五”规划,乘势而上建设和完善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广泛凝聚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

中山医学院组织党政领导班子、全院师生学习贯彻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会议提出的新方位、新格局、新时势和新挑战的科学内涵、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实质,坚持把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系统梳理学院“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全面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达成思想共识,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学院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和调研会,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切实把师生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使规划编制切实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过程。

推动基础临床融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十四五”期间,学院要按照学校“五个融合”的要求,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紧密适应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医学专业人才的新要求,推进医学教育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创新的力度,为健康中国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医学人才。

学院深入探索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交叉融通的创新育人模式,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以及专业综合改革相结合,优化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名医摇篮”建设规划;继承“三基三严三早”优良教学传统,以“五个融合”为导向,以八年制、柯麟班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聚焦学院三个“双万”一流专业、基础医学强基计划和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凝聚共识、开拓创新、群策群力、克难攻坚,寻找进一步创新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充分发挥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功能,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以健康促进为中心,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理念转变;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医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智能(智慧)医学教育新形态;加强医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附属医院在医学教学实践中的主体作用,“以名医培养名医”,积极推进基础与临床教学融合,着力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做到医教协同、教学相长。

学院大力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活动,做好医学生的引路人。在坚持和完善“一体两翼三动力四原则”的学生培育模式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红色基因”的教育作用,大力弘扬“柯麟”精神和“心陶”精神,夯实“三全育人”着力点,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融通的学生学业发展评价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学生第二课堂为主阵地,培育和倡导“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校风学风,确保“两升两降两保”任务的落实。

服务国家健康战略,引领医学创新发展

在新发展阶段,学院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学院重点学科和特色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争取在国家级科研平台、重大项目、成果奖励等方面取得新成果,为建成“全国最好、世界先进的医学学科群”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更好地肩负起新时期中大医科的使命和担当。

一是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临床问题为导向,着力推动以基础前沿研究为引领的七大学术群体的落地落实,促进医学和工科、信息学科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尽快实现在热带病防治和生物安全研究领域的国际引领作用。二是积极创新有组织的科研工作方式、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规律的组织和管理规范,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运行机制,争取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助力学院科研创新工作快速发展。四是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培育立于全球医学科技前沿、可承担国家使命的创新战略力量。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