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郑燕丽、周雨玄 摄影/肖遥、麻欣怡、武佳文、郭见田) 3月27-28日,我校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在珠海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人才培养。罗俊校长作了题为《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矢志一流大学目标 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大会主题报告。报告明确了新时期立德树人的目标和路径,提出了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27日下午,历史学系主任谢湜、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余成普、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赵勇、中山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匡铭、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苏明、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吴志刚围绕人才培养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专题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陈春声主持。
历史学系系主任谢湜作《建设高质量教学体系,培养新时代卓越历史学人才》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历史学系依托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进行历史学专业本科招生和培养,立足教育部“双万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2.0培养基地,以课程思政和一流课程建设为教学改革抓手,着力发挥教研室组织优势,构建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谢湜表示,未来历史学系将继续与学校同心同向同行,以大力提升卓越人才培养的体系化建设水平为契机,推进优秀教材建设,凝练国家级教学成果,力争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余成普作题为《严守底线 治水创优》的专题报告。他从学院的基本情况出发,汇报了学院人才培养方面的重点和成效。他表示,学院发挥党委全面领导作用,以“治水创优”作为重点工作,在完善第一课堂课程体系、落实教学质量保障、促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融合发展上下功夫,以严守课堂准入、严控教学过程、严管教学评价三方面确保学院“零事故”,构建起“专业实习、课程实习和实验课程”相辅相成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路径,认真贯彻落实“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赵勇在报告中指出,学院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宽口径、重实践、有担当”的培养理念,以学科、人才、平台作为支撑,取得了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成果。他表示,学院以思政为引领,重视“金课”建设,针对核心课程合理规划课程群,有规划、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优秀教材建设,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措施激励学生追求卓越。赵勇强调,学院通过建设“教学大团队”来提高课程质量和课程知识水平,形成集体讨论和集体备课模式,构建统一的教学知识体系,成立“教师培训及发展中心”,实现了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评估、准入、监督、考核”的闭环模式,促进五个融合,推进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迈上新台阶。
中山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匡铭以《探索临床八年制改革,提升医科人才培养质量》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他针对国内临床八年制医学教育发展的现状,详细分析了临床八年制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要从凝练预科阶段课程、整合基础—临床课程、培养进阶式临床能力、提升双循环系统性科研训练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通过优化教学管理架构、建立医科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扩建临床技能中心、协调特色通识课程、配套考核/晋升政策等措施支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最终形成以临床为导向、以思政教育为抓手、以名师团队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基础厚、能力强、后劲足、有情怀的卓越医学领军人才而努力。
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苏明在题为《抓质量促融合,让优秀的老师培养更优秀的学生》的专题报告中指出,海洋科学学院致力于解决海洋学科广博与专深的统一,实现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的有效衔接,构建并不断完善海洋科学“本硕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学院通过课程试讲点评、典型案例分析、名师示范观摩等途径“防水治水”,培优创优,不断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调动教师积极性。学院打造了全国首套海洋科学专业系列教材,实施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三步走”战略,凝练了具有海洋科学专业普适性和课程独特性的思政元素,形成学院良好的育人文化。苏明强调,学院未来将以推进教材建设、建成省级以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重点,努力创建一批“金课”,加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力度,让最优秀的老师培养更优秀的学生,让优秀的学生进一步促进老师们追求卓越。
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吴志刚结合学院的基本情况作专题报告。他指出,为解决新建学院文化积淀浅、对学生文化熏陶不足等问题,学院着力从加强师资培训、发挥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优势、结合航空航天学科专业的特殊行业属性特色、推进“五个融合”育人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吴志刚强调,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放在学院工作首位,切实践行“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这一目标,创新团队培养模式。在即将全体进驻深圳校区之际,学院上下将全力建设教学科研实验室,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未来的空天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