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三版)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我以这支护理团队为傲。”成守珍把这一个多月的经历分为三个“10天”来做总结。
第一个“10天”,“救援、救命、救急”是他们的主要状态。大家齐心协力把协和西院的普通病房改造为接收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传染病房。他们在短短一天内组建起两个病区,并很快收满了100名重症患者。
第二个“10天”,随着各种医疗物资逐步备齐,医疗队的救治护理从基本生命支持转向高级生命支持。“武汉协和医院只有一个ICU病区,病区仅有20张床位,难以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而普通病房设施简单,无法为重症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队长朱庆棠说。
为降低危重症死亡率,医疗队因地制宜,在普通病房里硬是搭建出简版“ICU”。随着“高级生命支持单元”设备的投入使用,医疗队又迅速开展了气管插管、血液滤过以及俯卧位通气等多项技术。
而在第三个“10天”,成守珍与团队已着手进行阶段性总结,梳理出各类经验指南、流程规范等,并把这些宝贵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医护人员参考。同时,她还与护士长及组长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人员暴露或紧急状况制定预案,做到万无一失。
用心护理,关键操作一次到位
3月7日中午,穿戴上三级防护,成守珍和朱庆棠走进协和西院6楼东病区查房,并给每一位患者送上爱心小卡片。附属第一医院大后方特别赶制了这些爱心卡片。她还专程为病区带去音响,可以播放音乐舒缓病情绪。
在武汉,成守珍、附属第一医院主任护师李智英、黄天雯、彭淑辉等组成的护理团队,与朱庆棠、副主任医师罗益锋等延续在院本部的传统,进行联合查房。
成守珍表示,病房里收治的不少是急危重症患者,有些患者是多器官功能衰竭,不仅要用呼吸机支持,还要用到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可能还有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
“部分危重患者有各种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护士要时刻留意患者情况,因为器官的忽然一个变化可能都是致命的。”成守珍说。身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多层手套,护目镜被雾气挡住等,医护人员要克服这些重重困难,进行气管插管术、有创呼吸机通气、深静脉穿刺插管(CVC)、胃管置入等操作。
越是关键时刻,越能考验护理技能是否过硬。成守珍率领的护理团队总能一气呵成、一次到位。
对于部分机械通气患者,护士还要进行早期的康复干预,如气管插管患者俯卧位通气,每12至16个小时翻身一次。这需要6个护士协调配合来协助患者翻身,以提高其氧合情况。
在救治工作之外,护士们把自己的营养品贡献出来,提供给需要的患者。她们会陪伴患者聊天,让患者重拾信心,能够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日前,广东省总工会决定授予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援鄂护理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无论外在有多少光环,首先我们是护士,护士就是挽救生命、促进健康。这是我们的天职。”成守珍说。
虽然管理着附属第一医院护理团队3000余名护理人员,同时还担任着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负责护理质控中心工作,但成守珍始终没有离开临床。她认为,护士是靠双手和行动去完成使命,只有矢志不渝地提升业务能力,才能掌握挽救他人生命的本领。在她眼里,护士同样也能成为专家。能够成功救治、照料好患者并获得肯定,就是她最大的欣喜。
成守珍说道:“护士是平凡中见伟大。看上去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但是这些护理的操作、技术,甚至是一个安抚和微笑,都能给患者很大的信心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