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55 >> 2021年07月31日 星期六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无价之土”抵达!

我校迎来500毫克首批月壤样品


领取的嫦娥5号月球样品外观

本报讯、羊城晚报客户端 7月12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发放仪式,标志着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工作正式启动。此次国家航天局共收到23家科研机构的85份申请,最终,来自13所科研机构与高校的31份申请获批。仪式上,我校大气科学学院空间与行星科学系的肖智勇副教授作为样品使用责任人,代表中山大学领取了500毫克月壤样品。

按照中国探月中心的要求,学校此前已建成嫦娥五号月壤样品运输、存储和保护装置,这些设备将在纯氮气和极干燥的环境下对样品进行保存和分析。样品于7月13日在肖智勇护送下抵达我校,存放于珠海校区。

肖智勇团队在月球地质演化、内太阳系撞击历史、撞击玻璃形成机制等领域有十余年的研究积累,已有大量的原创性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在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之前,团队已经开始酝酿返回样品的预研究。在准备过程中,团队进行了大量撞击玻璃和月球样品的分析调研;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团队还规划了未来用于地外样品研究专用的洁净实验室,同时充分考虑样品运输、存储、保存和分析过程中所需的干燥和洁净环境,为此次月球样品申请的获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样品申请答辩过程中,团队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意义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肖智勇表示,获发此份样品,意味着中大将作为全国首批科研机构开始月壤研究,中大行星科学研究团队在服务国家深空探测的科学目标上迈上了新台阶。

本次嫦娥五号月壤样品采集于更年轻的月海区域,此前并没有相近年龄的月球样品可供参考和研究。因此,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深入分析可以为月球物质组成、表面过程、撞击坑年代学、火山活动时间、地质演化等提供新的线索。肖智勇团队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提取月壤中的撞击产物,通过对结构和成分特征的分析,结合月球遥感影像的解译,了解月球的撞击过程和撞击历史等。该研究是学校行星科学研究团队参与国家深空探测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大参与行星环境宜居性战略性先导研究等重大专项的重要内容。

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深入参与了包括嫦娥探月工程、国家首次火星探测工程、月球科研站建设等国家深空探测任务。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研究进一步体现了我校在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较高的参与度,这也将是促进我校深空探测相关学科建设的重要推进剂。

行星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地球科学和天文学为基础,紧密结合数、理、化、生等学科,是各相关学科在服务国家需求过程中自然结出的果实,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目前我国的行星科学仍处于起步阶段,行星科学一级学科的设立拉开了我国行星科学蓬勃发展的序幕。为了响应国家深空探测战略发展的迫切需求,我校于2017年依托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了空间与行星科学系,并陆续引进了一批深度参与国内外行星探测任务的青年才俊,开展行星科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已设立硕士、博士招生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空间与行星科学系师生的研究对象涵盖了从水星至海王星的几乎所有的太阳系天体,在行星宜居性演化等方面已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经过几年努力,空间与行星科学系快速发展,未来目标是成为我国深空探测和行星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更好地肩负起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使命。”大气学院空间与行星科学系主任崔峻教授说道。

据了解,大气学院已建成较为完备的本科生教研体系,通过设置专项的本科生研习计划,鼓励本科生参与一线的基础科学研究。在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科研分析过程中,团队成员表示将充分考虑本科生的科研愿望,引导本科生从事样品分析工作。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