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意气奋发地向着新的百年目标奋进的大背景下,我校文科科研工作应有什么姿态与作为?这里提三点看法:
“七一讲话”对于文科学术研究的应有启示是什么?“七一讲话”内容丰富,相信六中全会后,我们还可以从党的新决议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就“七一讲话”而言,我本人觉得对于文科科研工作,最为重要的启示是,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年来,我们接受和借鉴了许多西方关于现代化的理论范式和解释系统,不少学者多少有些入了那个思维范式的套子里去了。带着这个思维范式去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国文明的发展问题,不论如何是无法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也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这意味着,遵循“七一讲话”精神,我们文科许多学术范式和学术方式需要做必要调整。沿袭西式学术基本范式,无法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文科学术研究需要完成从“学科性学术”向“问题性学术”转型。这些年来,大学文科学术研究多是在自己所在学科的狭小天地里做“学科性学术”。但“学科”实际上仅仅是知识的一种分类,而且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是没有“学科”而只有“问题”的。解决社会发展提出的问题,涉及学科知识,但仅有单一学科知识的参与,是无法解决的。社会伦理问题的解决,绝对无法靠伦理学提供的知识去实现,政治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经济、文化、历史、伦理、科技等知识的参与,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的提出,也需要考虑经济领域以外的大量复杂的因素。固守于单一学科的知识,造成师生知识结构的“单向度”,是当今中国文科学者对于实际参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无力感的重要原因,也是难以产生战略科学家、战略性学者的。提高文科对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文科学者应该要有从“学科性学术”转向“问题性学术”的自觉。建议学校采取切实措施,通过设立问题导向的研究平台,促进多学科在实际的学术研究中交融起来。没有这个交融,综合性大学就不是真正的综合性大学,而只是多科性大学。
根据前述两点,学校文科需要长短结合,做必要的谋篇布局。扎根中国大地,文科科研工作应该立足于研究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过程中的精神问题、文化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社会治理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国际关系问题等等。这里,既要求根据中国实践去揭示中国逻辑,更要求学术研究走出单一学科的篱笆,把学术从“学科”中解放出来,切实地面向国家、社会和民众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推动学术的转型,建议学校根据国家与区域重大需求和学校的自身可能,设立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研究机制或者机构。理工科发展如此,文科发展也是如此。建议学校努力打造一个能为国家提供国际区域战略服务的学术研究平台,我想到的是以东南亚为切入和延伸的“一带一路”研究;建议学校把“粤港澳”研究延伸为“粤港澳台”研究;建议学校做实做好“大湾区创新发展与治理”方面的研究。其实,我们国家是非常需要一个高学术品质的“新中国研究”的。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讲好新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故事,没有一个学术品质精湛的“新中国研究”,那是不可能的。
(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