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张洁、王晓丹、魏蜜、黄睿、梁建文)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落实,我校各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力求将党史学习落到实处,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机关党委:支部携手共建,助力“中山大学”号
12月4日,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党支部联合机关党委党支部与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党支部探访“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专门开展为科考船“办实事”的主题党日活动,学习“造船精神”,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座谈会。
我校第一艘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正式入泊珠海高栏港烽火海洋码头,标志着我国海洋科考再添“重器”。中大师生无不对此感到激动兴奋。但对于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的人来说,在鼓舞振奋的同时,更需要积极地思考责任是什么?能为科考船做什么?科考船无疑是我校一个最特殊的“设备资产”,如何为科考船进一步的运行做好采购管理工作?如何进行设备管理和维护?如何保障科考船上实验室的安全?……这些都是全体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人员面临的新挑战。
设备处党支部与机关党委党支部全体党员登上“中山大学”号,跟随海洋科学考察中心仔细参观了科考船主要功能区域,并重点关注了近期经设备论证采购的一系列设备。同志们边参观、边思考、边提问,从设备运行情况、备品备件的准备和使用情况、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到实验室可能涉及的风险源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和交流讨论。
随后,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吴海铭副主任介绍了科考船的基本情况和建造过程。历时三年,学校建成了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这其中的困难和艰辛远超想象。吴主任介绍,由于工程对于钢板质量要求精度非常高,全船建造所使用的钢板都是工作人员一块一块丈量把关出来的;他还介绍了在科考船入泊母港之前,工作人员如何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顺利完成接船任务。在场所有人都被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的精神所感动。
蓝明华船长向大家介绍了驾驶“海洋六号”执行2016-2017年南极及深海大洋科考任务的经历,向大家科普了科考船开展科考的相关知识。
探访过后,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党支部、机关党委党支部和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党支部召开座谈交流会。
海洋科学考察中心于卫东主任、吴海铭副主任以及蓝明华船长对机关党委和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介绍了科考船目前和未来运行管理中在备品备件及设备仪器的采购、生活物资补给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同时,他们表示科考船全体工作人员将积极开展党建工作,认真学习学校相关规范,努力确保科考船高效、规范地服务学校海洋科学研究。
机关党委严熙副书记为科考船平台开展党建与业务工作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并代表机关党委向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党支部赠送了党建书籍材料。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党支部莫华书记表示,科考船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新高地、新平台,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将从“运行安全、采购规范、使用高效、服务到位”的部门主责出发,积极地为科考船做好服务,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请海洋科考中心提出需要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解决的问题清单,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尽快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二是为海洋科考中心的同事开办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和实验室安全方面专场工作培训;三是共同探索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并有针对性地为每一次科考专项任务提供工作咨询和服务。莫华书记还代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党支部向科考船赠送了专用应急药箱。
这是一次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党日活动,既是业务学习,更是一场生动的党课,让全体党员印象深刻。从“小舢板”到“大船”,是中山大学海洋科考的百年见证,是中山大学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全体党员将始终与学校的发展同心同向同行,为中山大学“逐梦深蓝”保驾护航。
护理学院:开展社会公众急救知识与技术培训
10月30日上午,护理学院组织部分师生党员赴深圳校区开展社会公众急救知识与技术培训活动。深圳校区130余名师生参加了培训。
培训初始,主讲人护理学院内科教研室赵娟娟副教授向大家描述了常见的突发紧急状况,如晕厥、气道异物梗阻、癫痫、溺水、卒中急性发作、心脏骤停等,解释了突发紧急状况的原因和特征,通过视频演示了正确的现场急救处理方法,包括如何正确进行院外心肺复苏、如何正确使用除颤仪等。在讲解过程中,赵娟娟副教授以视频的形式穿插真实案例,既生动又形象,牢牢抓住了现场师生的注意力。
理论部分讲解完毕后,进入现场示范教学和实践操作练习环节。赵娟娟副教授和曹希副教授分为两组进行动作要领示范。各组均配有护理学院提前准备的多种练习器具与模型,参加活动的部分师生进行了现场体验与实际操作,护理学院老师和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全程指导。
本次培训活动得到了现场师生的一致好评,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培训学到了实用的急救知识,并且通过练习能够初步掌握一些急救操作基本技能,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护理学院坚持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每年在全校范围举办社会公众急救知识与技术培训,目前已经覆盖所有校区和校园。该活动也是学校工会精品活动的一部分,旨在向师生普及现代急救知识,帮助师生掌握现场初级急救基本技能,从而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科学、有效地开展自救与互救,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农学院:与凤庆县红塘村开展支部共建与技术帮扶
农学院教职工第二党支部与云南省凤庆县红塘村党支部协力共建,召开线上研讨会,旨在通过党建引领、技术帮扶,协助红塘村解决金丝皇菊、云红花七号和有机生态茶种植上的难题。红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良友、红塘村党总支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郭洪生、党总支副书记曾培元,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宇,农学院教职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姜晓谦、农学院院长谭金芳等全体党员以及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胡罡参加了会议。
会上,农学院老师们详细询问了红塘村金丝皇菊和云红花种植区域的海拔、气候、土壤性质、前茬作物种植情况,在种植过程中施肥、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时间和方式等具体细节,并对红塘村党支部提出的问题作出针对性解答。谭金芳院长从施肥、炭疽病防治以及蚜虫防治等方面,提出了从田间卫生管理、有机-绿色防控体系、创造生物多样性和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的系统解决方案。会后,农学院教职工第二党支部就红塘村金丝皇菊和云红花种植中一些存疑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论证,提供了专业的指导报告。
据悉,红塘村是我校长期定点帮扶的云南省凤庆县的一个行政村。2021年11月,驻村第一书记张良友就红塘村金丝皇菊和云红花七号种植遇到的诸多难点问题,与农学院党总支书记程月华联系,希望农学院的专业老师能够指导解决。在程书记的协调支持下,由教职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姜晓谦老师牵头,支部谭金芳院长、刘婧娜老师等多位同志齐心协力,针对红塘村种植中存在的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间苗定苗、科学施肥、封顶促花)、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做了专业调研和分析,并对红塘村寄来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农学院将持续关注红塘村引入经济作物的种植问题,通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助力红塘村乡村振兴。
孙逸仙纪念医院:义诊走进敬老院,真情关爱暖人心
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及皮肤科教职工党支部、后勤教职工党支部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联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送健康、送温暖,敬老爱老走进昊琛敬老院”主题党日活动,为老人们送医送药送健康。
在眼科及皮肤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蓝育青和后勤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黄文斌的带领下,二十余名党员同志参加了活动。
蓝育青教授为老人们开展了眼科疾病科普讲座,针对老年人群较常见的白内障、黄斑病变、青光眼等眼科疾病进行了成因和治疗方案的分享。皮肤科党员熊慧主治医师与老人们分享了冬季护肤、护肤产品使用和皮肤病用药的注意事项。
讲座结束后,支部党员在现场开展了义诊活动。现场老人们踊跃而有序地配合检查,咨询疾病的相关知识。支部党员耐心、细致地为老人们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疗方式及护理建议,现场老人们非常满意。活动现场一位95岁的奶奶激动地表示,13年前正是蓝育青教授为她做的白内障手术,她一直铭记在心,这段数十年的医患情为义诊现场更添温馨。
活动现场,后勤教职工党支部向老人送上医院制作的油角、笑口枣等年宵品,用浓浓的“逸仙味道”为老人们送上新年的祝福。老人们纷纷表示,熟悉的“广州味”令他们倍感亲切。
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党员同志用实际行动弘扬了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深了对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展现了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各党支部在活动中着力于党建工作融入社会服务,推进了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找准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双频共振。
附属第八医院:关爱福田退役军人,开展专场健康体检
附属第八医院位于深圳中心城区,努力做到服务福田服务深圳服务人民,举行“退役军人慢性心脑血管病防控体系建设暨福田区退役军人健康体检”专场活动,将党中央对退役军人的关爱落到实处。
深圳市福田区第七届人大常委、附属第八医院心内科主任伍贵富教授牵头联名提出建设福田区退役军人心脑血管防控体系。该项目作为“福田区人大十大重点提案”,由福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福田区卫健局共同推进。
作为具体的实施单位,医院党委高度重视,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始终以满腔的热情和优质的服务为退役军人的健康保驾护航。2021年,针对来院体检的退役军人年龄层次偏高的情况,医院各部门认真协调准备,加派党员志愿者开展导检服务,不断提高退役军人的体检舒适度。此外,还专门定制了以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为主的的心脑血管专项检查等特色化、个体化体检项目。
本次专场体检共有111名退役军人参加,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后续,医院心内科还将为退役军人建立专属电子健康档案,进行长期的健康随访,对心脑血管高风险个体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和分层管理,真正做到为退役军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