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6版)
“我们前后共有8位老师,40余位学生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已经改造完了5家小菜园,年内将共改造完10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收获也很大。”陈婷婷副教授说:“我们的专业是城乡规划,有设计能力,但是这些理念不一定适用于当地。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学会了与村民沟通,更加强了对中国乡土文化的了解。这是大家提升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生动实践。”
共同缔造 共同参与
中大师生把乡村振兴的“文章”写在了云南大山上。共同缔造,不仅是师生的热情,更是发动群众的生动实践。
中山大学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先后于广东、福建、辽宁、云南等近20个乡村开展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师生和村民一起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建设了美丽乡村、推动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夯实了乡村基层组织,把乡村建设行动融入到教学与研究之中。通过十余年的实践积累,研究院总结形成了“一个治理体系、一套基本要求、一套工作方法、一个工具箱、一套评价标准”等“五个一”的理论方法体系,并推动共同缔造进入城市更新、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等相关国家重点政策。
红塘村党委和研究院团队针对小菜园改造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以“一块钱撬动一块钱”,即在“共同缔造”理念下,村民先行支付费用,以投工投劳、亲朋好友帮忙及雇佣村内工匠等方式开展建设,完成改造验收后由专项基金支付补贴。在此过程中,村委带头,从前期的沟通选点到之后的建设维护,全程参与,村干部辛勤的汗水极大的鼓舞了村民,干群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大家在共议设计、共同施工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尽量采用本地和已有材料,既节约成本,又体现本地特色。小菜园使用了许多山上的龙竹、河边的鹅卵石、场地的废旧物件,建设中过往村民都会驻足,碰到需要帮忙的地方都会主动提供材料或搭把手。小菜园的诞生过程决策共谋、施工共建、成果共享,小投入带动大效果,正悄悄地改变着村庄。
郭洪生说:“小菜园建设不仅把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了,还使得村内关系更加和睦,集体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