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大学迈入发展的快车道,各项事业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学校明确提出“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五年来,历史学系抓住学校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字人才培养理念,努力培养新时代卓越历史学人才。
推进课程思政,历史学专业对学校人才培养基础支撑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坚持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为依托,不断深化课程思政的内涵,拓展历史学“课程思政”的整体布局。通过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程、编撰历史学通识教材、担任思政双聘教师等方式,推进专业课思政内容全覆盖。
2020年,我们建立“四史”教研室,遴选骨干教师兼任马院双聘教师,面向全校大类培养班开设《改革开放史》必修课。2021年,《中国近代史》课程成为全校入选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建设的两门课程之一。2022年,陈春声教授领衔的教材编写团队获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各学科重要论述摘编《分论—历史学》项目立项。
加强基础、促进交叉,构筑通专结合史学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我们以通专结合为理念,向全体学生提供具有一级学科基础性、重视知识素养与实践能力训练的主干课程系列。我们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四把钥匙”史学基本功训练,夯实一级学科专业教学基础,同时开设具有二级学科关联性的各版块专业提升课程,以经典文献研读、田野调查报告、历史人类学训练和口述史专业论文撰写覆盖培养全过程。
我们不断完善贯通本硕博的进阶性实践教学体系,打造红色田野实践教学品牌,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革命历史遗址教学实践等教育实践活动,使融实践教学、田野考察、红色教育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模式更加成熟定型。《考古文博理论与实践》获评广东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实践教学团队获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课程”实践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9年我们系的教学成果“新时代卓越历史学人才培养体系”分别获校级、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9年我们系的“历史学”专业入选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首批“强基计划”、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入选首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创新机制,推进第一第二课堂深度融合,教学相长成效显著。我们坚持“五个融合”理念,推动课堂学习、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持续举办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历史文化节、研究生史学论坛等品牌活动,拓展学生的学术文化视野,促进师生交流,成为史学界立德树人的重要支撑平台。我们积极发挥人才蓄水池的育人优势,遴选优秀博士后担任本科班级第二课堂导师,完善学业导师、辅导员、青年人才联动合力育人,创新第一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
历史学系本科生深造率超过60%,毕业生多赴海内外著名高校深造;硕士、博士优质生源比例逐年提高,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保持100%;涌现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陈龙、“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郑大超、“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黄晓波等优秀学子。2021年,历史学系被评为“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在近年“全国史学新秀奖”论文评选中,我们系的学生共获得5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是国内各重点大学中获得该奖项成绩最好的院系之一。
历史学是一门与文化传承、记忆延续、精神凝聚息息相关的学科,对增强“四个自信”、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未来,历史学系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史学教育中,更加重视前沿引导,拓展学术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努力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修养和时代使命感、专业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卓越历史学人才。(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