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愈业
2016年7月至今
任深圳校区基建办公室主任
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
任深圳校区管委会副主任、主任
2021年9月至今任基建处处长
一张蓝图汇聚多方智慧
2016年7月,罗愈业和同事们来到深圳市光明新区,看着一片片偌大的厂房,此时的他们很难想象,一个全新的校区将拔地而起。
根据中山大学的发展规划和深圳校区学科布局及发展需要,经过各相关学院、职能部门的深入调研、夜以继日的讨论和优化,学校颁发了深圳校区一期建设设计需求任务书。广大师生、校友广泛建言献策,最终在160多个设计成果中,3个中标设计单位脱颖而出。
按照“神形兼备、和而不同”的建设理念,围绕“中国文化、中大传统、地域特色、现代技术、世界一流”的建设要求,全面开展深圳校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
从规划到建筑的细节,80多场专题设计沟通会,上百场校区规划协调推进会议,从“雏形”到定稿,优中选优、千雕万琢……
2017年11月,深圳校区规划及建设设计方案基本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同步开展。
三百多人“破局”土地整备
土地整备攻坚,是启动深圳校区建设后的一大难题。
这一“难”,难在用地范围大:深圳校区一期144.8公顷的建设,土地的权利人涉及人员范围广、跨区多,历史问题复杂,权益人诉求不一,土地整备受影响群众达3万多人。
难在用地性质杂:用地范围内,包括了工业园、住宅楼、学校以及农田、林地、果园、鱼塘等不同性质的用地。
难在人员诉求多:两年间,在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街道及社区干部夜以继日地为拆迁征求民意,整个项目累计签约270多份,大小谈判近5000余次。
深圳校区的土地整备凝聚了各级政府集体智慧与力量,倾注了校区所在的新湖街道及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辛劳付出。
2018年底,规划用地内的最后一栋建筑物拆除,土地整备工作完成。
数年建设闯过难关擢数
2018年6月12日,深圳校区建设启动仪式举行,校区一期进入施工阶段。
深圳校区地形复杂,建设条件不一,土地整备的进展也不一样。各种各样的技术困难再一次放在眼前:逸仙楼的山体支护桩需要调整直径,工期要增加近半年;图书馆近80米高的穹顶施工需要临时用钢600多吨,工期延长近半年;为保证建筑物顶部近6米的大挑檐结构施工,优化后的安全工期要近50天;为保障校园外墙陶砖的品质和整体效果,进行样板调整28次,历时近半年;为保证建筑外墙陶砖的结构安全,进行了高等级的抗震和防风试验……披星戴月,每个人都坚信平芜尽处是春山。
“清晨6点,我们看到工地上开始逐渐聚集的团队、设备,施工现场逐渐热闹起来;到了晚上,林立的施工塔吊仍然没有停下节奏,吊臂像空中挥舞的荧光棒。每一天都在重复,每一天又离目标更近一点。”
2020年春节,受突如其来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大部分地区间的公共交通暂停,开不了工,大家一刻不停地商量着如何在疫情期间尽快复工。复工了,但因为各地防控要求不一,物料供应无法及时跟上,困难显得越来越多,让本来就紧张的工期显得更紧。2020年的雨季来得特别早,大家迅速制定针对异常天气的预案。
饭堂交付、生活区通电、煤气接通、宿舍分栋交付、家具分批进场、教学楼家具和设备进场安装、新图书上架……每一天都按照计划节点繁忙而有序地推进。2020年8月西教学楼全面完工,所有人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师生进驻共谱中大新章
2020年8月24日,深圳校区里竖起了欢迎师生入驻的欢迎牌。光明区政府、街道和社区的干部群众早已将校区周边的环境和道路布置一新,欢迎彩旗和横幅沿路可见,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老师们已经为迎接第一批学生进驻准备了很长时间。下午,当第一辆车在热烈的欢迎气氛中缓缓驶入校园,在场的人百感交集,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中大来了,中大到深圳来了!”
首批师生的进驻标志着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正式形成。这注定是中山大学百年校史上耀眼的一刻,是中大迈向世界一流的新起点。一个世界一流、红墙绿瓦、具有中大特色的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
一个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人才培养高地已逐渐显现。
一批又批的中大学子学有所成从深圳校区走向更大的世界。
(来源:中山大学基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