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选举结果。中山大学校友、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教授周敏当选,是今年当选学者中唯一一名社会学家,也是当选的美籍华人学者中唯一的文科学者。
从康乐园走出去的社会学者
“回想起来,我的社会学之路已经走了二十多年了。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后,我留校到社会学系当助教。当时正值中国重建社会学之际,我有幸为许多来中山大学讲学的英美社会学家当翻译,开始接触社会学,并对此感到十分新鲜有趣。在华裔美国教授林南先生的引导和帮助下,我于1984年赴美留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
——《管理学季刊》2022年5月11日《周敏:我的学术研究之路》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届大学生,77级英语系的周敏学习异常刻苦。刚进中山大学时,因为基础较为薄弱,她刻苦用功,很快就赶上其他同学的水平。到毕业时,她成绩优秀,名列前茅,毕业后留校当助教。
那时候中山大学邀请了很多国外学者来给刚刚恢复办学的社会学硕士班上课,周敏担任国外老师的翻译,虽然没有社会学基础,但求学若渴的周敏很快就以优异的表现打动了一众国外教授。当时对中国社会学重建居功至伟的林南老师,主动建议她去自己任教的奥尔伯尼纽约州立大学攻读社会学硕士学位。
去,还是不去?彼时周敏结婚不久,孩子尚不满一岁,但机会难得,她最终还是痛下决心,揣着50美元搭上了前往纽约的航班。
为了实现自己追求高等教育并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人生地不熟的周敏努力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同时勤工俭学,曾当过餐馆和酒店服务员、清洁工、车衣工等。令人惊叹的是,周敏仅仅花了15个月就以全优的成绩完成硕士课程,其成绩已经超越博士资格考试水平。
为了挽留这位“前所未有的好学生”,奥尔伯尼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系决定直接录取周敏读博士并给予全额奖学金。三十年后,她当年的博导John Logan教授,还是不禁感叹:“你能相信吗?她仅用了五年就读完了硕士博士!”
研究唐人街的“唐人街女王”
周敏最初的研究兴趣是美国族裔聚居区及其对于移民社会适应和文化同化的作用与影响。生长于广东侨乡,熟谙国语、粤语并略懂四邑(台山等地)方言的她,自然而然萌生了对唐人街的研究兴趣。
周敏回忆道,“从理论的层面来看,当时研究唐人街并不是什么新鲜题目。主流学派对此类移民社区早有定论,甚至连我自己的导师都不怎么看好我的选题,但我坚信能通过我的努力,从中发现新的和有趣的东西。”从始至终,她当时的目标都是回国去中山大学任教,所以她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可以无需取悦美国社会学界主流。
凭借着初生牛犊的锐气、毅力和语言文化优势,周敏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唐人街开展实地考察、访谈和研究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1989年,周敏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从纽约唐人街看少数民族聚居区族裔经济对移民的社会适应和文化认同的影响》获得了奥尔伯尼纽约州立大学1989年度最佳博士论文奖。自此,周敏也开始了在美国高校的教学和研究生涯。
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1992年,周敏的第一本学术著作《唐人街》在美国出版,为她的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那时在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任教的周敏,被同事戏称为“唐人街女王”。《唐人街》还获得美国社会学学会1993年最佳学术著作荣誉奖,至今仍然是美国许多大学中的都市社会学、族裔社区、亚裔、华裔移民等课程所采用的必读教科书。
天道酬勤,事在人为
在《唐人街》之后,周敏进一步扩展了她的研究视野,从最初的美国华人移民社区开始,逐渐覆盖了国际移民研究等几乎所有的相关重要领域。经过数十年的耕耘,她成为国际移民研究学界的权威和领军人物。
迄今为止,周敏总共出版了20本学术专著,在著名学术杂志和刊物中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对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和当代国际移民及其后裔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她还曾荣获2017年美国社会学学会国际移民分会杰出职业成就奖,以及2020年美国社会学学会亚洲与亚美研究分会杰出学术贡献奖。
谈到学术,周敏认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面面俱到。但我的信条是要‘鱼与熊掌兼得’,要想事业成功,就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生活的乐趣在于,要做学问,要从事行政和社会工作,还要干家务事,缺一不可。事在人为,没有时间就想办法去挤时间,提高效率,用巧干加苦干的方法。事情多,怎么办?安排主次先后,分清轻重缓急。周敏分享道。
(来源:校友会、外国语学院、南方都市报、澎湃新闻、中国华人华侨智库、管理学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