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伟教授,1925年8月30日出生,广东中山人,1949年毕业于华西大学七年制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英国皇家进修医学院客座教授。
彭文伟教授在医疗、教育、科研岗位上奋斗耕耘了一生,桃李满天下。2010年彭文伟教授获“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这是对彭文伟教授为中山医服务几十年最好的褒奖。
彭文伟教授在医学方面成就斐然,主攻传染病学,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诊治,具有50多年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经历,是中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曾任中山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学顾问。先后多次担任卫生部规划教材《传染病学》多个版本的主编;担任《中华医学杂志》编委,发表论著95篇。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等众多的奖杯和荣誉。
彭文伟教授除了在专业方面精益求精,也为中山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80年4月3日彭教授任中山医学院副院长,1984年4月至1990年7月任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医科大学校长。彭文伟校长敢于创新,积极与国外优秀大学联系合作,争取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支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方法,开展全英班教学,提倡学生“自学为主”。在他的努力下,中山医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今后的繁荣势头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彭文伟教授多才多艺:弹一手漂亮的钢琴,拥有一副好歌喉,会吹横笛,喜欢游泳,还会画画,写毛笔字。拥有过人才华的彭文伟教授,为人却十分低调温和,彬彬有礼。一、杏林世家良好教育
彭文伟出身杏林世家。父亲彭利(LeePond),又名彭华利,美国华侨,中山沙溪圣狮村人。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细菌学硕士时,和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是同宿舍的同学。彭利早年即立志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量,他是最早回国的现代细菌病学家。彭利回国后曾在广州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光华医学院和夏葛女子医学院讲授细菌学,是华南细菌学的开拓者之一。
与此同时,彭利教授为了造福国家的防疫事业,还开办了“彭利痘苗疫苗厂”,制作牛痘苗和霍乱伤寒菌苗、狂犬疫苗等。这是当时中国和东南亚惟一一所痘苗疫苗厂,这种本来应该由政府兴办的福利工业,竟然由彭利个人开创。
彭文伟有一位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父亲,也有一位堪称女中豪杰的母亲。彭文伟的母亲叶惠芬女士外表秀丽,性情温柔,却有一颗坚韧不拔、努力向上的雄心。除了照顾家庭,在医学方面叶惠芬也成绩卓著,1954年她首次成功培育出高端螺旋体,后来又在推动防疫和检验的工作中,成功创建广东生物制品研究所。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先进工作者等许多光荣称号。
彭文伟此后卓著成绩的取得与他有这样传奇而平凡的父母是分不开的。父母为彭文伟的成长提供了最好的身教,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彭文伟教授也不负父母所望,成为国内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中山医学院教授、院长,中山医科大学校长,直到1990年退休后仍在医学战线上进行着学术研究。二、艰苦求学勤奋刻苦
彭文伟年纪很小就开始读书,小学毕业才十岁,父亲在他小学毕业后为他请了一位私塾老师专门讲国学,一年后彭文伟就读于广州岭南中学。当时日本侵华,广州沦陷,他随岭南中学迁往香港。香港沦陷之后,彭文伟转往澳门岭南中学继续就读,之后入读乐昌中山大学医学院和曲江岭南大学医学院。最后彭文伟数次穿过封锁,只身北上抗战时期的“世外桃源”——— 成都,在华西协和大学医牙学院毕业后,而后赴美获得纽约州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在成都读书期间,彭文伟与父母失去联系,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要想继续读书必须凭借格外优异的成绩才能实现。彭文伟凭着他的绝顶聪明和超人的记忆力,在短时间内温习好考试的内容。他每晚在图书馆很努力的背诵解剖学所有骨头的位置、比邻、血管、神经支配、肌肉附着等专业术语,甚至连最小的足底小骨也可以用英文侃侃而谈背上几十分钟。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切成绩都是彭文伟在没有教科书的情况下在图书馆自学得来的。经过这次入学考试,彭文伟名声大噪,几位权威的教授和院长都同意给他奖学金,于是在吃尽卖光,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得以继续学习。对于那个年代的医学生,专业学习最难的课程是解剖课,侯慧存教授(彭文伟的夫人)回忆说:“心脏在哪个地方,哪个供它血,结构如何;哪个皮组织连着哪个神经,老师都要点名让大家回答,彭文伟一直是第一名,而且没有教科书,全靠晚上在图书馆看书得来。”当时校内一位著名的神经学教授知道了彭文伟的情况后,在提问时不准彭文伟先答,在最考记忆的药理学考试中,彭文伟居然考出了负责这门课程的教授三十年教书生涯的第一个满分。这位教授对着彭文伟的成绩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从华西协和大学毕业后,彭文伟获得了在美国行医和从事各种临床医学工作的机会,但是最后他决定放弃出国的机会,留下来为新中国服务。回到广州后,彭文伟进入了广州博济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孙逸仙纪念医院内科。之后彭文伟所工作的科室传染科病科改为设在附属第一医院。1971年已是副教授的彭文伟随同传染病学科一同搬迁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此在三院工作了一辈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