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83 >> 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共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
守护粤港澳大湾区地质安全

作者: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伟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校要勇挑重担,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在刚刚结束的秋季工作会议上,高松校长作了题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旨报告,当中提到我们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做卓越科研出一流成果。高松校长在报告中指出,应用基础研究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背后的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由此可见,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在开展科研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遭受潜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过去的500年里,华南海域曾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研究表明,历史地震破裂在珠江口沿海形成了明显的强震空区,构成了未来强震的危险区。因此,围绕华南海域强震活动开展基础研究,建立强震-海啸预测的关键技术,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最大限度减轻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灾害影响的百年大计,对于完善地震-滑坡-海啸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并作为示范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为解决关键的科学问题,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新构造研究团队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广东省地震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开展合作,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探测、年代学和地震学等方法,开展海域活动断裂带基础研究,研发海域地震-滑坡-海啸危险性与损失风险综合评估关键技术,以产出原创成果,完善防灾减灾预警体系。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中大新构造研究团队有如下的心得:第一,面对国家防震减灾需求,立足湾区实际情况,守护华南海域及沿海城市的地质安全;第二,重视基础研究,以解决科学问题为导向,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继续开展古地震、古海啸的基础研究;第三,重视技术攻关,建立风险评估技术与应急疏散方案,在新技术、新方法、专利等方面取得突破;第四,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的相互支撑与相互促进,以基础研究来带动技术创新,以技术攻关的成果来支撑基础研究,从而达到重视应用牵引、推进基础研究的研究目的。

高松校长在报告中指出,既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加强有组织科研,也要继续营造良好学术氛围,鼓励学者自由探索,把自身学术兴趣与国家战略结合起来。研究团队人员来自不同单位,从事不同学科方向,围绕同一科学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把自身的研究兴趣与国家、地方需求深入结合,既是一种现实需要,更能争取更多的资源用于科研,对于促进学科交叉,产出创新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此次从事滨海断裂带研究的专家有从事陆上断裂带研究的、有从事海域断裂带研究的,其研究方法不一而同,陆地的多以探槽开挖、产状测量为主,海域的则以深海钻探、多道和单道地震探测为主,陆、海专家围绕华南海域和海岸带的断裂带开展科研合作,既能形成技能与学识的互补,更有助于创新成果的产出,进而推动学科发展。中大新构造研究团队开展的研究,充分鼓励师生自由探索,大胆假设和认真求证,保持多样性的学术生态。

在传统地球科学的基础研究之上,更加重视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面向国家和地方防震减灾的需要,切实减少地震-海啸灾害对城市建设、人民财产可能造成的损失,守护粤港澳大湾区的地质安全,我们使命在肩,砥砺前行!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