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69 >> 2013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那年夏天,我们在九村支教

作者:文/资讯与管理学院2009级 辛鹏

当我真的接触到那些孩子的时候,我才发现,在我们给予他们希望的同时,他们也在教会我们坚强与感恩

正在加载...
  • 1/2

  • 2/2

2011年的夏天,差不多过去一年半了,却依然让我记忆犹新。

出发的那天清晨,我带上厚厚一沓教案登上开往九村的大巴。带着对支教的期待,我希望自己可以给孩子们带去梦想,改变他们的命运。

可是现实却与我想象的截然不同。

初到九村中学,我看到破烂的篮球架以及泥泞的小路。穿过小路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没有电没有板擦,甚至连桌椅都灰尘满满的景象。这些让我相信了我们支教的意义——为这贫瘠的地方带来希望。

但当支教开始,我和我的队友们却茫然了。每个夜晚家访回来,都会对支教有新的理解,新的茫然。我们感叹自己的渺小,明明想给予更多却无能为力。

当我们纠结于支教的意义时,孩子们却给了我们这样的答案,“对我而言,是你们给了我信心,你们是我最想要依赖的人。自我懂事以来,我就知道要自力更生,但是你们的出现让我知道,原来我也可以依赖别人。你们是我最好的记忆,我才不会忘记。”很难想象,这样的话,会出自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之口,他们的懂事让人心疼。

支教的第五天晚上,一个男生来学校接老师到自己家里家访。那里的山路没有路灯,他骑单车的时候摔倒了。我们赶到的时候,只见一个黝黑瘦小的男孩在忍受着消毒、麻醉、缝针的痛苦。

支教的最后一天,下课铃响起,我收起教案,跟孩子们道别。这时他们自发地全体起立,唱起了班歌《爱因为在心中》。晚上孩子们回到学校与老师道别,校园里可以听得到女生零星的哭声和老师们低声地嘱咐与安慰。第二天早上,本想偷偷走掉的我们被孩子们堵在了门口,孩子们哭了,老师们也哭了。当离开的大巴车开上了山路,我们发现两个女生坐着摩托车追了上来,在山路上紧紧地跟着,不肯离去。

当我真的接触到那些孩子的时候,我才发现,在我们给予他们希望的同时,他们也在教会我们坚强与感恩。十几岁的他们已经开始肩负起了照顾弟弟妹妹、支撑家庭的责任,而我们,虽然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却还会因为一些小事与父母吵架,惹来父母的叹息,显得那么的不成熟。

后来,支教队员聊天的时候,一个同学说了她讲课的感想。语文课上,她讲了徐志摩,一个她挚爱的诗人,但无论她在讲台上讲得多么激情洋溢,都没有得到孩子们的共鸣。下课后,她拦住了班上的一些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徐志摩。孩子们对她说:“老师,徐志摩离我们好远啊。我们想听到接近我们生活的知识。”这让她沉思良久。“我们有什么资格把自己认为崇高和美好的东西,以一种不可质疑的权威态度传授给孩子们?一个所谓的知识分子,他拥有见解和批判力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当他内心自信满满,不剩下任何空间的时候,却又是十分危险的。”她感悟道。

支教的意义,也许无需深究。我们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也闯入了我们的生活,然后离开,惊艳了彼此的时光,也永远地留在了彼此的记忆里。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