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 >>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共3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正在加载...
  • 1/6

  • 2/6

  • 3/6

  • 4/6

  • 5/6

  • 6/6

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思路指引下,中山大学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谋划,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大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学校深入推进科教融合育人,取得突出成效。

高质量科研产出高质量成果

2024年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其中5项中山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

数学学院胡建勋教授等完成的“数值几何不变量在双有理变换下的变化”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组聚焦辛拓扑与数学物理研究热点,建立了辛流形的双有理等价的二分法分类理论,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数学杂志Invent.Math.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推动人们对由模空间定义的数值几何不变量的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等完成的“EB 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组围绕我国华南EB病毒相关鼻咽瘤高发但缺乏高效筛查手段和上市疫苗的难点展开攻关,阐明了EBV诱导肿瘤细胞可塑性的致癌新机制,构建EB病毒疫苗设计分子基础。同时在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相关企业合作,正在推动EB病毒预防性疫苗研发上市。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仇荣亮教授等完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组聚焦重金属污染农田和工矿场地的土壤绿色修复及安全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历经20 余年联合攻关,研发了“植物阻隔-植物提取-植物稳定”“地貌重塑-土壤重构-生态重建”等技术,创建了完整覆盖污染农田和工矿场地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全利用模式,成果在全国23 个省市和自治区应用推广,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为全球土壤污染修复及环境管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等完成的“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的创立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组建立了鼻咽癌筛查新方案及增效减毒治疗新策略,显著提高了筛查效率与治疗效果,被纳入国家卫健委癌症早诊早治规范。多项治疗方案研究成果被国际指南采纳,成为国际标准,在全球推广应用,每年受益患者逾4.5 万人。

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教授等完成的“膀胱癌精准微创智能诊疗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组首创膀胱癌人工智能数字化诊断新技术,研发了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系统,打破了技术壁垒和外国垄断,目前已在全国600 多家医院应用,全方位提升了我国膀胱癌诊疗水平以及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形成推进基础研究的强大合力

在基础研究整体蓬勃发展的带动下,我校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竞相涌现。

物理学院王猛教授团队发现首个液氮温区镍氧化物高温超导,有助于破解高温超导的微观机理,使设计和预测高温超导材料成为可能,相关成果于2023年发表于Nature杂志。

附属第一医院张弩教授团队,针对恶性胶质瘤 “非编码”区域非经典翻译现象和胶质瘤核心通路枢纽分子开展系统性研究,为恶性胶质瘤诊疗新手段的研发提供坚实理论基础和全新方向,相关成果获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计算机学院卢宇彤教授团队经多年攻关,突破了科学工程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出“星光”国产超级计算多模式应用支撑平台,大幅提升了超算系统的资源利用率,相关成果获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提升科研服务和成果转化的能力

中大目前已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效——

近五年来,中大科研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总数5179项,同比增长47.9%,集中受理期立项数连续八年全国排名前三。近五年来,中大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方面立项97项。科研经费年均增长3.7%,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超过40亿元,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十四五”以来,中大年均科技合作企业1150家;与企业建立多个联合实验室,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3.5亿元,比上年增长近一倍。在创新药物、生物疫苗、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能源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高价值科技转化成果。

在创新药物、生物疫苗、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能源材料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显著。

中大从深入推进科教融合育人、全面加强有组织科研、创新校企科技合作模式和不断激发院系科研创新活力四个方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未来,中大将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全链条系统化推进产学研发展,加快科产教融合,推动学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迈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科学研究院

综合整理:李绮雯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