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 >>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共3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从百年中大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作者:李延保

正在加载...
  • 1/3

  • 2/3

  • 3/3

中山大学2024年迎来100年华诞,每一个中大人都感到自豪和骄傲。中大的百年历史也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中国近现代大学自诞生起就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1924年孙中山先生先后创办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勉励学生“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因此,中山大学和中国近现代大学一样自诞生起就赋予了“爱国为民、家国情怀”的文化基因。

由于中国近现代大学起步晚,先天发育不足,因此从一开始就是开放的,重视吸纳世界各国的教育经验。

中山大学从筹办广东大学起,在35名筹备委员中就有31名是海外留学归来、通晓国际先进教育的专家,目的是“讨究日新之学理、技术为主”。办学伊始就在法国里昂市建立大学海外部,并向海内外招聘教师。1927年全校在册教师172人,其中海外归来的有97人,占56.7%,如傅斯年、许德珩等就是从海外学成后直接应聘来校任教的。

早期回国的学者主要工作是把西方大学现代科学的知识体系引进中国。如中山大学数学系创始人姜立夫,1920年从哈佛回国后,把现代数学内容与分支一门一门陆续介绍到国内,并编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现代数学词汇汇编。

百年中大的发展史始终和国家的命运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大是孙中山创建的,但也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史料显示,早期全国57名共产党人中就有18位先后到中大及其前身院校开展过革命活动。而且,建校后在我国民主革命25年历史中,中山大学始终是党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基地,在师生中为革命献身的烈士已知姓名的就有105人之多。解放前夕,大批中大进步学生在地下党组织下离开广州参加湘粤赣纵队为两广的解放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1935年中山大学和北大、清华一起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院,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学府之一。其后几十年间,中山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大学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理学科人才。

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规模、内涵及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大也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一难以忘怀的历史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一批改革开放后被选派出国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先后回国担任了高校领导职务。他们在留学中亲身体验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和世界先进教育,特别是和世界著名大学之间的巨大落差。西方大学历经千年发展成现代大学。具有高水平的学科和科研,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

原来培养的是专业对口的专门人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淡化计划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能自主择业的人才,学校专业结构必须调整、拓宽。工科院校要办文、理科专业,综合性院校也要办工科、医科及应用学科,这些都是学校发展的需求,但确实是中国高校当年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碰到办学层次不高、学校学科结构单一、学校办学空间不足、办学经费严重短缺的瓶颈问题,如今取得的成就正是突破了这四重障碍,其中包含了国家的主导,地方的配合,学校的努力及历史的机遇。

中山大学正是抓住国家和地方提供的机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进入百年中大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山大学作为“211工程”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在建设“研究型”大学,其内涵是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稳定本科,去掉专科。因此,学校要致力于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增设更多的博士点,同时要扩大办学空间。

世纪之交,历史机遇也降临中山大学。

一是,由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决定大规模扩大高校招生,主要是研究生规模扩张,对中山大学来讲正合此意。二是,推动了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兴起,承接了大量的本专科生。其后几年的连续扩招,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高等教育,现在接近普及化教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大国。教育大扩张对重点大学提供了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机遇。至于对本科层面扩张后的质量问题,要转变精英教育下质量观和大众化、普及化教育下质量观有所不同。而且国家教育部门推进持续近30年多轮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我也亲历了全过程。通过评审过程,明确教学保障条件、国家标准、基本规范;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大扩招下,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还是有基本保障,当然不同学校差异性还是很大。

在争取扩大办学空间上,学校做出许多努力,最后在珠海获得了新世纪的第一个历史机遇。珠海市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把原来筹办珠海大学的5000亩地和地面建筑全部无偿给中大,而且提出不需要降分录取珠海市考生,只希望中山大学办成国内最好的大学。珠海市的盛举也带动国内许多地方纷纷拿出土地解决高校的办学空间问题。

世纪之交的第二个历史机遇是国家新一轮院系调整,原中山大学和原中山医科大学的合并,使新中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这是国家鉴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推动的,新中大文理医相得益彰,综合实力大大提升。

世纪之交的第三个重大机遇是中山大学进入“985工程”,学校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为“建设世界著名的高水平大学”。学校列为“985工程”建设高校意味着学校建设经费将会有更大的提高。其中一期国家投入3个亿,广东省配套9个亿,共12个亿。

国家对教育的拨款也逐步大幅增长,特别是中央下决心把教育经费提升到GDP的4%,极大地提升了各级教育的经费,中山大学等重点大学由于研究生人头经费的大幅提高而极大地增加了财政收入。地方经济发展也加大了对学校的支持,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深圳校区都是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建成最美丽的校园和教学、科研环境。

有了空间、经费,学校广揽人才,建设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培养创新型人才都能落到实处。

大学的内涵也发生深刻的变化。

新世纪以来的20多年里,我国本科专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教学形态”从强调专业系统知识教育为主的教学形态向实现学科交叉、跨界培养的教学形态转变;“教学体系”从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严要求”的专业教育模式,向整体设计未来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转变。构建多模式、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着眼于提高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和创新潜质,构建体现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的灵活、开放的教学体系,中山大学人才培养的内涵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来源: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