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刘单燕)11月9日下午,《中山大学校史资料汇编(1924—1950)》新书发布会在中山大学怀士堂隆重举行。在中山大学建校百年之际,凝聚着编纂团队五年时间和心血的27卷60册、3460万字的《中山大学校史资料汇编(1924-1950)》正式发布。
发布会上,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馆长徐俊忠教授在谈及校史资料汇编编纂过程时三次哽咽。这是中大人“把一件小事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的品格与坚持,也是对母校的深情告白。
2021年,由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牵头,一支涵盖多个专业背景的专家团队应运而生。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编纂团队奔走于全国各地,蒐集珍贵的校史原始档案七万多份。同时,团队还广泛汇集校内外、境内外的各种中外文校史资料,包括日记、书信、报纸、期刊等近20种,为汇编的编纂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10月1日,这部27卷60册、3460万字的《中山大学校史资料汇编(1924-1950)》正式入厂付印。
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汇编了中山大学历史时期的规章制度、人事任免、经费筹措、教学管理、学术科研、学科建设、抗战迁徙、师生风貌等方面的历史文献资料,重在凸显中山大学的历史地位、办学定位、学术创新、教学特色,以及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重要、转折、节点意义,并反映学校红色血脉的史事。
从这套校史资料汇编中可以看到,中山大学从1924年创办伊始,就将“做大事”,即为中国建设培养人才作为办学理念。一百年来,随着祖国命运的浮沉,中山大学也几经辗转,从广州越秀文明路到天河石牌,从粤西罗定到云南澄江,从粤北坪石、连县(今连州市)到粤东兴宁、梅县等地,再到广州珠江南岸康乐园,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依然克服万难,坚持办学,为中国的教育、科研等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中大贡献。
在本次新书发布上,博物馆(校史馆)向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赠送全套《中山大学校史资料汇编(1924-1950)》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