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曹宁)2月18日,“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完成自然科学基金NORC2025-302 渤海冬季航次,顺利返回南沙母港。
该航次累计考察46天,总航程约3715海里。航次围绕渤海冬季的冰-海热力动力耦合、冰-海生态过程机理,在渤海冰区开展气-冰-海大面和连续站调查,构建和优化渤海海洋-海冰-生态系统耦合模式,开展渤海海冰生消过程的热力、动力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探究海冰生消过程对渤海冰-海系统的热力、动力过程的影响,揭示渤海海洋生态环境对海冰生消过程的响应机制。
航次期间,科考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积极开展规范化管理与监督工作,完成走航观测作业、开阔水域大面观测及采样、加密站点观测和连续站作业等工作,并于2月1日在渤海冰区顺利完成船—岸海冰协同观测,首次在北半球最低纬度的海冰区,成功尝试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科考船联动的多学科海冰同步观测,为发展极地立体观测技术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