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俊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6月10日,中山大学召开科技工作会议,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重塑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生态,布局交叉创新平台,公布2024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推动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前不久结束的学校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山大学正式提出奋进“十五五”的“八大战略”和“八大突破行动”,本次会议聚焦其中的“创新策源战略”和“湾区融合战略”凝聚共识,谋划部署重大前沿交叉领域攻关能力提升行动和湾区校企地深度合作与成果转化行动,共同推动学校科技创新事业迈向更高台阶。
校长高松在讲话中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与不足,他指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中山大学肩负的重大时代使命。
会上公布了中山大学2024年度十大科技进展,10项成果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转化三大类别,覆盖肿瘤、眼科、物理、化学、材料、微生物等多领域前沿研究,相关成果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或已在业界开始应用。
创新机制赋能,重塑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生态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决定重塑大学科技园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将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创新机制赋能,提升大学科技园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科技企业孵化的支撑服务能力。会上举行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启新仪式,与会校领导共同为全新出发的大学科技园点亮新征程。
推动交叉融合创新,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为整合医科的优势力量和资源,打造国家医学基础研究战略基地和科技创新策源高地,更好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学校成立中山大学健康科学与技术前沿交叉研究院。朱孔军与高松一同为研究院揭牌。
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飞在介绍研究院有关情况时表示,研究院将以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前沿技术创新为基石,重点布局四大交叉领域专题中心,主要涵盖“临床免疫+”“细胞科学+”“智能医学+”“系统医学+”等核心领域,探索适合交叉学科发展的创新型体制机制,打造促进学科交融与合作交流的平台,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学科交叉良好发展生态,为服务国家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健康做出中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