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99 >> 2025年06月15日 星期日  共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启新程


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启新仪式举行

本报讯(记者/邱清萌 摄影/张妍)6月10日,中山大学科技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方案,提出重塑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愿景。接下来,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向“需求对接-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培养”全链条创新枢纽升级,打造具备培育未来产业能力、在全球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根据建设方案,中山大学将以各校区为依托,在广州、深圳、珠海和香港(含河套)四个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临近校区区域布局特色化园区。“我们在广州、深圳、珠海和香港的园区将由学校与各校区所在地政府共建,推动地方政府将大学科技园建设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高校与地方共建共管模式。”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表示,学校还将强化区域辐射,充分利用四个城市的政策、人才、技术和产业等创新要素优势。广州园区聚焦生物医药与医工融合、超算与智算、绿色化学、电子与信息领域,珠海园区聚焦海洋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微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深圳园区聚焦智能制造、低空经济、民用航天、电子与通信、能源与材料领域,香港园区聚焦生物医学、应用数学、数字经济领域,四大园区整体形成覆盖粤港、优势互补的‘哑铃型’发展格局,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

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飞介绍,中山大学将以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科技金融财税工具包、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力度、依托创业学院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建立“科学家+工程师”研发团队等六大任务作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建设质量。在治理结构上,学校将建立“管理委员会+管理办公室+运行公司”的大学科技园三级管理架构,进一步贯通学校从基础研究到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再到新质生产力输出的大动脉,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向奔赴”、高等教育与区域创新发展深度融合的科研组织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将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支撑师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