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到2018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共派12名队员,每届3名队员,前往凤庆县鲁史中学分别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五年来,刘友武、蒋丽怡、徐述腾、陈佳敏等支教队员始终积极助力当地教育教学。在教育扶贫上,除专注教学、参与行政工作外,也整合社会资源,致力于当地教育公益事业。目前,支教工作已从单一教学、助学,逐渐进入到奖学、改善学校硬件层面;从物资扶贫逐渐进入到精神扶贫层面。
学贵有方,教亦有道
“支教老师可以任教一些科目,缓解当地学校的师资紧缺,并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第十九届支教团成员方仕杰对于支教老师教授科学文化知识职能的认知。年轻有活力是支教人的标签,他们会鼓励孩子们自主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比如教授英语的十八届支教团成员陈曦会在课前放英文歌、挑选课文教孩子们学习朗读、根据发音规律背单词等等;十九届的陈佳敏也坚持让学生学习英语自然拼读法。当地学生反映,“以前上课,我们都是按照课本来,而支教老师会在课上普及文化知识,进行欣赏交流等等。”而事实证明,这种科学、可持续的教学方式也有一定成效。在陈曦的带领下,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英语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爱心助学,薪火相传
“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是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薪火相传的项目。由一名社会爱心人士或爱心人士联系亲友共同资助一位贫困学生。自2014年起,支教团队员就一方面通过家访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形式,收集支教地学校的贫困学生信息,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另外一方面积极寻找爱心人士、基金会,做好两者对接沟通的桥梁,进行长期的对贫困学生的“一对一”配对资助。2018年,凤庆分队首次联合博研基金开展“博研一对一”爱心助学,计划为鲁史中学24名初中生和44名高中生建立资助,加上之前已经建立的175份资助,“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已经基本覆盖鲁史中学所有需要资助的学生。
“淘孩子一个心愿”则是另一个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品牌助学活动,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和物资,帮助孩子们实现他们的小心愿。每年,支教队员都会到周边学校完成淘心愿的调研及心愿收集。2018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联合深圳市慈善会,在腾讯公益平台筹款购买淘心愿物资。在填写心愿的过程中,支教老师也注重引导孩子们去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如家人、老师、同学等。
寒冷冬日,恒温关怀
除传统项目如“一对一助学”、“淘孩子一个心愿”之外,中大人还根据鲁史中学的情况,借助学校和自身的力量,解决学生所需。
在支教过程中,第十八届支教团成员徐述腾发现学生近视情况严重,而在当地配一副眼镜价格贵得惊人,于是萌生了要给学生配眼镜的想法,并在2017年4月首次发起“圆孩子一个心愿,给孩子清晰的世界”公益项目。首次活动联合了深圳市慈善会润心基金、凤庆县人民医院、广州市66明镜公司一共为385名需配镜的学生配置眼镜。2018年1月,第十九届支教团延续这一优秀项目,为191名有需求的学生验光配镜。
鲁史中学没有饮水机,孩子们经常喝不上热水,许多孩子已经习惯了冬天也是喝冷水,常常发生肠胃疾病。支教团通过中山大学联系碧桂园集团为鲁史中学捐赠5台净水饮水机。随后,暖加公益还为鲁史中学全校师生及后勤工作人员捐赠1090个保温瓶,基本解决了学生冬季饮水的问题。
由于家庭贫困,很多学生买不起过冬的衣物。支教队员将“暖冬行动”引入云南,为鲁史中学及周边小学发放过冬物资。在寒冷的冬天,凤庆分队先后为鲁史镇金鸡村金鸡完小带去暖冬爱心物资、为缺少冬被的学生发放棉被、为鲁史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发放200件全新的过冬外套,为寒冬中拼搏的莘莘学子带来温暖。
心灵交流,益友良师
“我今年支教的最大感受,是学校的硬件已经相对完善,而最难啃的骨头在学生心理。”刚刚结束支教的方仕杰说。在家访中,支教队员发现,学生产生思想上的问题确实有很复杂的家庭社会原因,而心理是私密的领域,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面对面沟通。于是,第十九届支教团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体辅导。下一步,支教团计划引入中山大学优势心理学科资源,以更专业的心理辅导方式,给予学生持续的心理引导。
“途梦课堂”是另一个由第十七届支教团引入云南的关乎教育发展的项目,旨在通过各行业优秀人士的远程分享为山区的孩子讲述个人奋斗经历、让学生接触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迄今为止,课堂共开展10次,惠及鲁史中学500余名学生,分享主题包括心理咨询师、幼师、人工智能、建筑设计师、业余摄影等。其中幼师进行分享时,学生的热情尤为高涨,获得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第十八届支教团还将“青翼计划”引入云南,带领孩子们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在这次活动中到中山大学校园、广州市图书馆、南澳岛(东澳岛)等地学习游览的学生队长刘跃秀暗生决心,一定要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此外,第十九届支教团还与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凤庆分队队员杨彦鹏牵线,实现了鲁史中学20名初一级学生与华师二附的20名初一级学生的书信交流;与中山大学爱心同盟组织合作开展心灵火炬项目,让鲁史中学的学生与中山大学在校生建立书信交流;与暖加公益共同发起“漂流瓶计划”,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继往开来,负重前行
“在书斋里待的久了,自然想到外面看看,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有些道理还需在实践中检验,有些品格还需在实践中历练。”已经前往凤庆的第二十届支教队队员钟滔这样阐述自己选择支教的理由。志愿服务,支援西部,爱心助学,扶贫济困,中大人始终牢记孙中山先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训词,虽未有“改变世界”的惊天壮举,却通过一年的努力,改变了许多孩子眼中的世界。
继往开来,负重前行,中大支教人永远在路上。(供稿:姜清越;编辑:学校定点扶贫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