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43 >> 2020年09月01日 星期二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为建设基础临床融合发展的
世界一流医学院而努力奋斗

作者:医学院院长 郭德银

2015年11月,中山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校市合作共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学校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深圳校区重点发展医科和新兴工科交叉学科,医科被赋予了成为支撑深圳校区发展支柱之一的重要使命。作为医科建设的承载主体之一,医学院成为深圳校区最早成立并招生的学院,并于2016年8月正式扬帆起航。

一、医学院的建设是对新时代召唤的呼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对健康的追求理应成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健康中国战略应运而生。高水平医学教育作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基石,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中国高水平医学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中山大学医科理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重任。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实施的核心城市之一,深圳被赋予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作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为市民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理应是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题中之意,深圳对高水平医学教育和高质量医疗服务充满渴望。

而从中山大学的角度来说,医科作为学校的优势学科,也是深圳校区主要布局建设的学科,在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刻,理应冲锋在前,助力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作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医科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医学院的建设是对新时代召唤的强有力呼应,也是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需求,并与中山大学建设成为“社会首先想到、国家首先想到、学界首先想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契合。

二、基础临床融合,谋划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

医学院的长远目标是建设一所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在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领域具有较高话语权与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医学院,成为与深圳世界级中心城市、创新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医学中心。

学院建设一直强调基础与临床融合、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理念。通过基础与临床学科充分整合、学院与附属医院紧密对接,真正形成从基础到临床的完整医学教育和研究体系;通过传承中山大学医科的优良传统和学术文化,又结合深圳改革开放与创新之都的文化特点和创新精神,形成学院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

学院的建设理念决定了学院的学科特色,即在维持传统学科完整性基础上,更加突出临床医学问题导向,更加强调医学与前沿学科和新工科的交叉。目前学院重点发展感染与免疫、神经科学、肿瘤与代谢性疾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医学大数据与精准医学、智慧医学等学科方向。同时,学院充分利用中山大学在深圳校区布局新工科和深圳市建设光明科学城的契机,依托深圳强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工科产业,不断开拓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推进医工理文融通,着力发展新医科。

三、多措并举,为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而努力奋斗

医学院于2017年5月由原来的基础医学院(深圳)和临床医学院(深圳)重组合并而来,原学院成立于2016年8月。通过三年多的建设,学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实现学院发展的近期目标奠定了基础。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400余人,已构建起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职在岗教职工69人(不含临床教师和兼职教师)。目前建有感染免疫、系统医学、脑科学、分子肿瘤等4个研究中心以及6个技术支撑平台。

毗邻深圳校区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未来将成为深圳市规模最大、专科最全、水平最高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成为医学院学生主要的教学和见习实习基地。医学院党委书记由附属第七医院院长担任,此举有力促进了基础和临床的整合,自然形成了学院与附属医院的紧密对接。学院不断践行基础临床融合的办学理念,与附属医院已经形成多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和联系,包括统筹规划学科布局,实行人才互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一起推进整合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行双导师制研究生联合培养,联合申报重大项目,共建研究中心等。

建设高水平医学院,优秀人才是关键。在未来的若干年,学院将充分利用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和学校的人才政策,继续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使学院的师资队伍体量和高层次人才数量能够满足学院发展的需要。同时,将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通过大团队、大平台建设,增加承担国家和省市大项目的能力,逐步形成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

新时代给予了医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绝佳机会,也赋予了医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使命。医学院这艘航船已乘风扬帆,我们真诚期待优秀人才的不断加入,大家共同锐意进取,为建设一所世界一流医学院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