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李馨、彭雪婷)为进一步推动校地深入融合发展,加强地方与高校的联系与沟通,拓宽校地合作领域,实现校地双赢,促进相互发展,新港街联合中山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共建项目。3月5日上午,中山大学—新港街道校地融合实践基地启动仪式暨“3·5”学雷锋日主题活动在新港街道银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中山大学,共青团市委、区民政局、共青团区委、街道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上午十点,银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顺利举行中山大学“三全育人”校地合作试验区、中山大学校地协同育人实训基地揭牌仪式。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共青团广州市委副书记李劲、海珠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新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傅晓初、中山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钟一彪、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成飞、海珠区民政局局长罗日珊、共青团区委书记魏巍、新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朱泰参加揭牌仪式。
对于深入探索校地协同发展新型合作模式,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校地共建、融合发展,有利于校地双方的“迭代升级”,推动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二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落实“四为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三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力量提供有力支撑。他表示,希望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共同建设“三全育人”校地合作试验区和协同育人实训基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促成校地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推动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互利双赢。
海珠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新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傅晓初表示,新港街作为属地街道,将积极为中山大学‘三全育人’试点建设提供相关支持,积极探索校地合作共建新思路和新方法,全面承接华南第一学府外溢效应,‘做好三篇学府文章,打造三个环中大社区’,服务好中山大学,全力助推大学建设上新台阶。
● 专家授课
揭牌仪式结束后,新港街银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邀请沈成飞教授讲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解说》专题讲座。在场的党员群众认真聆听专家讲课,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纷纷表示课题内容很精彩,受益匪浅。
● 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
与此同时,当天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银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学雷锋志愿服务进行得如火如荼。活动现场设置了口腔义诊、家电义修、按摩暨智能手机教学摊位、垃圾分类、疫苗接种、禁毒宣传、司法服务等活动项目,丰富的便民服务与活动内容吸引了不少银禧社区及周边的居民前来体验。
据了解,新港街整合驻街高校与社区的志愿服务资源,引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中山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及“红星港”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活动现场积极开展“家电义务大维修”活动、“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义诊、按摩暨智能手机教学、“三·八”妇女权益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宣传等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山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志愿者为居民进行头部按摩,居民们表示:“谢谢,你们真的太专业了!简直跟我在外面店里按得一样好!”
“这里是不是维修啊?那我赶紧上楼拿点东西!”银禧社区邻里共享文化空间里吸引了一大批居民前来,与其他摊位点不同的是,这里围绕着的居民都是手提电风扇、电饭煲、台灯……一起围看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的学子们“大展身手”。
“这么实在的便民活动,为中大的志愿者们点赞!”便民利民的志愿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赞赏。本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既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又将惠民服务真正送到居民身边,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志愿者利用知识、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绽放出绚丽的青春之花。
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中山大学与新港街道将充分挖掘各自潜能,大力激发各方动能,加强协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志愿服务、文化教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各类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共同建设“三全育人”校地合作试验区。
接下来,新港街道将以此次“校地共建”为契机,深入探索校地协同发展新型合作模式,进一步促进高校与社区的交流协作,有力推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发展,做到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发展,努力打造互助共享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