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肖丽民)“几年前的教师节,有个孩子跑了三趟我的办公室,第三次才赶上我在,就是为了给我送一朵花,还有一封很长的信,信里讲了他在我的课上收获了什么。广东这天气,九月挺热的,看着孩子满头大汗,我真的很感动。”说起为什么热爱教学,乔正平首先说起的却是学生带给她的那些感动的瞬间。
采访中说起学生,乔老师经常不自觉就用到“孩子”这个词:“中大的孩子都很聪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是乔老师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这也是同事对她的印象。“有时候,隔着实验室的玻璃,看见她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我看到她满脸都是慈母笑,整个人洋溢着母性光辉。”同事说。
“教书育人本身对我就是一件足够开心的事”
二十年间,还有无数温暖动人的瞬间,每一个学生弄懂知识时的笑颜、每一个学生找到兴趣时发光的眼神,这些瞬间犹如一粒粒珍珠,点点滴滴乔正平老师都珍藏心间。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是实验学科。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却能够了解自然,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凝练前人知识并传授学生,为学生增添一个了解世界的角度,让我非常开心。”
想起可爱的学生,乔老师情不自禁地微笑:“只要有正向反馈,对我都是足够温暖,给我点阳光,我就灿烂。教书育人本身对我就是一件足够开心的事情。”
从教二十余年,也并非一直如此。最初新人的热情耗尽,到了第六个年头的时候,一丝疲惫感开始浮现。“那个时候,总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大部分学生的反馈。教学上虽然不敢倦怠,但是积极性不够了。”回忆当时,乔正平老师说。
“我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琢磨,才想明白了,如果学生不能用我们教的方式学,我们就需要用他能学的方式教。我的教学还有那么大的提升空间,我有什么好抱怨的?”乔正平开始琢磨如何更好地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师生良性互动。“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不觉就把他们当成孩子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坚持认为能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优势放大就是教育的成功。学生的潜力是发现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这是乔正平老师在采访中经常说起的一句话。所以,在教学中,乔正平老师会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鼓励他们发挥长处:基础稍微薄弱一些的,要多鼓励,先在自己有优势智能上找到自信心,然后迎头赶上;基础已经很好的,要设置更高的目标,鼓励他们挖掘更大的潜能……
“教学是我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过程”
乔正平老师所教授的化学基础课,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构建知识体系。而进入到这个层次,知识非常抽象,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乔正平老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多种教学模型。让课程变得有趣、变得易懂,让学生真正有收获,是乔正平老师一直的追求。
一个平时很内敛的学生,喜笑溢于言表地主动表达:“上节课学了乔老师讲的内容,我画分子式和反应装置图,感觉就像在玩游戏一样了,真的太开心了!”
乔正平老师还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下制作重难点模型。“有时候学生会花费几天琢磨,通过自己亲身思考和实践,他们能够更清晰、更深刻地掌握与记忆这些重要的理论,对未来的学习也有帮助。”
还有学生因此兴趣盎然,主动请缨,在假期动手做出课堂之外新的模型。
“教学是我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制作模型时不仅限于传统模具,也会用到如超轻黏土等“Z世代”小时候玩过的新材料,用双色黏土捏出的各种电子云形状,为课堂注入新鲜活力。
不仅要“活学”,还要“活用”。乔正平老师还会让学生思考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例如暖宝宝的工作原理、物体的颜色与分子内电子的能级跃迁、火箭燃料的常见材料与性质……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理解物质构成与化学反应,培养学以致用的精神。
“中大的学生非常聪明,越好的学生,越能提出尖锐的问题,也能促进我改进教学。”学生勤于思考,广泛搜集资料,探索有价值的问题,逐步形成创新思维与质疑精神,也让乔正平老师在教学上走得更深更远。
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应当自己先做到
除了承担教学任务,乔正平老师还认真打磨教材。无机化学课程在全世界高校都有开设,但是即便是已经出版了十几版的权威经典教材也会存在纰漏。
“有的是因为早期翻译的问题,以讹传讹;还有的因为知识在不断更新,需要修正迭代。发现教材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是创新,也体现了这份工作的重要性,给了我成就感。”
所以,乔正平老师在编写教材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参考十余套英美国家与国内教材,比对他们的课程,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学院和图书馆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在采购国内外教材上给予了我们充分的支持。”
“我要感谢龚孟濂老师把我纳入到编纂教材的队伍中来。”回忆起最初开始编写教材的情境,乔正平老师充满感激。“有时候大家观点有分歧,我就会直截了当地讲出来,可以说是不太懂得委婉客气。但龚老师一直对我都是包容的,从来没有说这个人怎么这么不懂礼貌,把我踢出教材编写队伍。大家开诚布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将教材编得更好。”
中大这种尊重科学、开放坦诚的沟通氛围一直在延续。当接力棒传给新一代的年轻老师时,乔正平老师也十分尊重现任成员的想法。当团队中有老师对现有理论表述提出质疑时,大家都是一同去查资料,追根溯源,最终厘清原委。
“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教师应当身先士卒,从自己做起。”乔正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