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人才培养”,高松校长在大会上做了《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 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主题报告,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理念与实践路径。报告中强调大学教育应该“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与行动力,培养引领未来的人。
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学习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之一。应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养成人才培养“主战场”意识,提升服务教学科研的主动性。
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文献及信息资源是人才培养的强有力支撑。到2021年底,我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总藏量已经达1000万册(件),电子图书也已经突破250万册,藏书总量已经位于全国大学图书馆前列。但是,伴随多校区办学历程形成的总分馆管理模式,以及受制于校区条件所限,造成各校区图书馆文献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近年来为满足新建学科办学需要,各校区专业教育需求的文献资源具有优先地位,导致校区图书资源配置的完整性与综合性不足,难以有效支持“综合的全人教育”。为适应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图书馆将进一步完善大学图书馆治理体系,调整现有的一总(馆)四分(馆)内部运作结构,赋予每个校园图书馆相对独立运作的空间,建立“统分有度,五馆一体,各具风格,均衡发展,互通共享”的管理体系。出发点就是在进一步充实各校园学科专业图书文献资源,确保专业教育文献资源满足教学科研需求之同时,尽快拓展每个校园图书馆馆藏的范围,力争图书资源学科的全覆盖,增强文献资源的综合性,也就是在每个校区建成一个完整的大学图书馆,满足交叉专业学习的需求,满足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需要,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提供图书文献资源保障。
图书馆也是大学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培养大学生学习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图书馆是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学习场所,经常一座难求。但据近年来的观察,学生利用图书馆自习、备考、上网的不在少数,尽管图书馆普通书刊已经实现全部开架阅览,但利用馆内丰富藏书,博览群书以充实知识,自主学习以发现问题仍未蔚然成风。图书馆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探索文献与知识服务的新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结合阅读推广,搭建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引入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学术研讨等学术活动,大力支持学生社团举办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营造更为浓厚的学术氛围,养成批判性思维。图书馆也将持续改善各校园图书馆的学习空间,优化阅读环境,打造充满书香气息,可以让人静下心来,消解燥气的文化空间,鼓励多读书,多思考,推动校园读书活动,促成读书思考的兴趣、激情和觉悟。加快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主动对接学科建设、科研任务,将文献信息服务空间延伸到校园每一台电脑,每一间教室,将学习、思考的养分扩散到校园每个角落。
我校图书馆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学图书馆,历史底蕴深厚,藏书丰富,既有珍贵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也不乏多类特色文献,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方面大有作为。图书馆已经将通过整理、修复、展示中华古籍,传承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图书馆的重点工作。也注重充分挖掘馆藏近代革命文献与党史党建文献资源,建设专藏馆与专题文献阅览区,通过展陈与阅读推介相结合方式,弘扬当代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养成优秀品行,做到“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在教室课堂与实验室里完成,图书馆也不能仍停留在仅仅提供文献资源服务的定位,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人才培养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主动作为,自觉养成大学人才培养“主战场”意识,深化治理体系与服务体系改革,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