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500 >>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共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陈明远团队揭示复发鼻咽癌放疗抵抗与免疫逃逸发生机制


研究机制图

本报讯(通讯员/王月娇)7月21日,附属第五医院陈明远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放射抵抗和免疫逃逸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对24例患者的39个初治-复发配对组织样本行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测序,解析初治-复发鼻咽癌肿瘤微环境差异。研究团队鉴定了与复发鼻咽癌放疗抵抗显著相关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亚群:MCAM+ 肌成纤维细胞(MCAM+ myCAFs)。分子机制研究发现,MCAM+ myCAFs通过分泌IV型胶原与肿瘤细胞表面ITGA2结合并激活FAK-PI3K-AKT信号轴,进一步,调控DNA损伤修复的核内特异转录因子,增强肿瘤细胞辐射抵抗。此外,IV型胶原能显著抑制T细胞浸润,导致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发生。相反,肿瘤细胞在接受辐照后,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TGF-β,诱导并维持MCAM+ myCAFs的表型和功能维持。

研究团队还进一步发现复发鼻咽癌肿瘤微环境中介导的特异免疫逃逸机制:1.一类细胞毒功能受损的组织驻留型T细胞(ZNF683+ CD8+T)显著富集;2.B细胞及三级淋巴结结构显著降低;3.肿瘤细胞与髓系细胞空间距离更近且广泛存在CD47-SIRPa相互作用。

根据这些发现,研究团队提出靶向肿瘤微环境逆转放疗抵抗和免疫逃逸的治疗策略。例如,采用TGF-β抑制剂Galunisertib或AKT抑制剂MK2206联合超分割放疗,在超分割放疗“减毒”的基础上,联合精准靶向治疗,逆转放疗抵抗,有望进一步提高复发鼻咽癌二程放疗的疗效。此外,在免疫治疗失败的复发患者中,采用CD47抗体Evorpacept,有望逆转免疫逃逸,进一步提高全身药物治疗疗效。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