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特别报道号外 >>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共1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践行贺信精神,党建引领新征程


正在加载...
  • 1/3

  • 2/3

  • 3/3

自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以来,学校以贺信精神为根本遵循,紧扣“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核心使命,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在党建领域深耕细作,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取得多维度突破,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学思践悟,

以教育实效惠师生、促发展

中山大学党委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落实贺信精神紧密结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在理论学习方面,校院两级通过资源共享举办读书班,将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有机结合,促使理论学习真正入脑入心。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体系化研究与学理化阐释。师生积极参与,在《人民日报》《红旗文稿》等权威期刊发表理论文章,不仅深化了对理论的理解,也展现了学校在理论研究领域的实力。同时,学校牵头完成教育部“党的作风建设的高校实践”主题示范微党课,进一步夯实了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为良好校风、学风的营造奠定基础。

在整改落实过程中,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积极重塑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有组织科研辅助系统,畅通产学研合作渠道,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学校建立电子签章平台、打造“逸问”AI智能问答平台和“逸行”一码通行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师生服务的深度融合,让师生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少跑腿、多办事。此外,学校大力精简科研合同审批流程,减少实质性审核节点,建立跨校区科研事项用印“代收代办、集中办理”机制,加强会议统筹和规范化管理,切实减轻师生负担,激发师生的奋进状态与担当活力,提升学校治理效能。

强基固本,

打造高效能组织服务体系

党委组织部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师生关切,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为学校发展筑牢组织保障。

针对党务工作者的成长需求,精心构建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一方面,制定系统的“培训方案”,构建层次分明、对象明确的培养体系,并将培训资源精准下沉到基层。为新上岗的组织员提供上岗“大礼包”,涵盖《二级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手册》《党支部工作手册》等学习资料以及常用工作模板和流程,助力他们快速上手工作;针对党建工作“熟手”,通过举办“党建工作坊”,聚焦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组织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同时,刊发《党建工作通讯》,及时传播基层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党务秘书和专职组织员联培联训、节点培训等,实现从“上岗培训”到“能力进阶”的无缝衔接,确保关键岗位人员都能得到充分培训,共同成长进步。

另一方面,精心制定“学习菜单”,根据广泛调研结果,精准提供教育内容。课程聚焦党务实务中最急需、最高频的应用场景,涵盖党员发展、组织生活、党费管理等核心模块,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积极推动党务培训从“统一输入”向“个性适配”转变,推出系列党务工作视听课件和秒懂视频,将“党建问答机器人”融入“逸问”智能答疑平台。学校作为牵头高校制作的《党的作风建设的高校实践》示范微党课在全国展播,录制的《抓基础、扬优势——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效》视频课程也被用于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班,为广大党务工作者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

此外,通过整合中国干部网络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资源,组织干部开展年度线上专题学习和网络自学。在“中山大学党建”微信公众号增设“教育培训”板块,开设“培训动态”“铸魂赋能”“学习阵地”栏目,集中展示全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动态,整合校内外学习资源,打造交流互鉴、便捷学习、成果展示的综合平台,推动学校教育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再上新台阶。

党建领航,

激活基层党组织新活力

中山大学以深化党建“双创”建设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过去一年,学校新增3个广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30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成绩斐然。20个入选“双带头人”“强国行”“广东行”专项团队的教师党支部,充分发挥“头雁领航”作用,积极践行“强国实践,双带有为”的时代要求。这些党支部累计开展专题党课、理论宣讲等活动达243场,将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传递给广大师生;开展技能培训、科普教育514次,提升师生专业素养和科学素养;开展志愿服务、就业见习超1万人次,增强师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就业;与地方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文化合作98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35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中大智慧和力量。

2024年底,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20所高校教师“领航工作站”建设试点单位,这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了重要平台。“领航工作站”集政治吸纳、思想引领、专业服务、困难帮扶等功能于一体,将广大教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增强教师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学校新发展教师党员32人,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壮大教师党员队伍,为党建工作和教育事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学校持续优化党建品牌建设,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坚持举办“党建工作坊”,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将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相关典型案例在《党建》杂志发表,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借鉴。定期刊发《党建工作通讯》,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先进经验,指导党建工作实践。通过举办“七一”表彰、“最佳党日”等活动,选树典型、表彰先进,在全校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党建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实施各类党建课题50余项,深入探索党建工作规律,推动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

谋篇布局,

推动干部人才全面发展

学校聚焦学校治理体系改革,定期对部门建设和院系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全面研究班子配备和干部表现。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注重将选干部、配班子、调结构有机统一起来,选优配强中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自2024年11月12日以来,学校选任干部41名,其中“85后”干部11名,研究生以上学历38名,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

为确保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过硬,学校制定并实施《中山大学中层领导人员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实施办法》。该办法突出政治标准,完善考察方式,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从源头上把好干部政治关,强化政治把关作用,确保干部队伍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校将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的重要贺信精神纳入教育培训主体班次的重要内容,对政治理论、党性教育和党史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升级,专门设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专题课程。组织干部前往学校办学旧址,探寻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干部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培训班次中,组织学员围绕学习贯彻贺信精神开展深入研讨,加深对贺信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系统开展党务秘书和专职组织员联培联训、党支部书记专题网络培训、“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等,全面提升党务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学校举办系列 “弘扬伟大精神,传承百年文化”红色教育展演进校园活动,邀请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重庆红岩干部学院、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等全国党性教育干部学院走进三校区五校园。通过情景式党课的方式,生动宣讲演绎红色精神和文化,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超过6000名师生代表现场观看,在全校掀起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热潮。

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指引下,中山大学在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未来,中山大学将继续秉持初心,深化党建工作,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稿件来源:组织部)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