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辉煌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中大学术队伍中的一员,我深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坚守细菌分类学,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团队信念高度契合。这份坚守,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求索,更是响应国家召唤、培养拔尖人才的使命担当。
细菌分类学是生命科学的“坐标系”和“基础设施”,对于理解生命本质、开发医药资源、保障生物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三十年间,我带领团队在微生物系统分类学领域取得了系统性与开创性成果,主导发现并命名了4个细菌/古菌新门、5个新纲、24个新目、40余新科、115个新属及超过680余个新种,极大拓展了微生物多样性认知体系,是团队“笃行务实”最好的证明。
2025年10月18日,第六届伯杰氏国际系统微生物学研讨会(BISMiS)正式颁奖,我很荣幸被授予2025年度伯杰氏奖(Bergey Award),该奖项是国际原核生物系统分类学最高奖,是中国微生物学家在该奖项中的首次突破。深感幸运的同时,我也强烈的感受到,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标志着中国微生物系统分类学研究获得了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是团队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道路上交出的答卷。
“俯首”既是面对微观世界时的潜心钻研,更是面向学生时的倾囊相授。我多次带领团队成员前往西藏、新疆、云南等极端生境采样地,在每一块样地中培养细菌资源挖掘与开发应用的“新苗”。自2000年以来已培养近180名博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其中包括20余名国际青年学者。我担任伯杰氏国际系统微生物学会(BISMiS)现任主席、国际原核生物系统学委员会(ICSP)国际委员,兼任Microbiom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等十余个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或编委。这不仅提升了中大的国际学术声誉,也为团队和学生提供了更高的国际视野和合作平台,体现了“科教协同创新”。
回首卅载,我们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言犹在耳,中大百年的精神薪火相传。站在新的起点,我和团队将继续深耕微生物这片广阔天地,既做生命奥秘的探索者,更做青年才俊的铺路人,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中大人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