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特别报道号外 >>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共1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以医学科技创新践行总书记贺信精神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副院长、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肖非教授

2024.7.3广东专家门诊日,广东援疆医疗队队长、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肖非为患者义诊

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为新时代中大人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大人,将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转化为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实际行动,是我们则无旁贷的使命。作为中山大学的教师和医务工作者,我始终以科技报国为初心,以守护生命为使命,在服务国家战略、守护人民健康、促进区域发展中砥砺前行。

一、以科研创新服务国家战略

科技创新是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我在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研究机构从事病毒学研究10年,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牢牢掌握关键核心科学技术。学成归国后不久,新冠疫情暴发,我带领团队率先发现新冠病毒可感染消化道,并研发出抗N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制订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展现了中大科研力量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担当作为,是中大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交出的答卷。

二、以仁心仁术守护边疆健康

2023年初,疫情防控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有幸被学校选派为中组部第十一批“组团式”广东省援疆医疗队队长、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奔赴南疆,投身边疆卫生健康事业。面对资源不足、条件艰苦的现实,我带领团队引进36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22项地区空白;建成5G远程手术系统,实现“技术多跑路、患者少奔波”;开展“广东名医进疆工程”,组织广东专家深入基层巡诊、远程会诊,为万余名群众送去优质服务。我们在全疆率先建成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山大学国际眼科中心新疆分中心,把医院打造成“立足南疆、面向全疆、服务‘一带一路’”的医疗高地,以高水平医疗服务守护边疆各族群众生命健康。

三、以人才培养助力区域发展

援疆既是医疗支援,更是人才共育。我在喀什推行“本地培养+广东支援”双轨并行机制,设立“院长科研门诊”和“国基金孵化班”,带动青年医生走上科研创新之路。医院连续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现地州级医院“零的突破”,获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通过“医疗丝路人才港”,我们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基层医疗骨干,推动中国医疗标准走向国际,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中大力量。

援疆两年半以来,我两次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一次代表广东援疆医疗队接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一次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这份崇高荣誉属于中山大学,是党和国家对中山大学援疆工作的高度肯定。

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和援疆医者,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落在人民健康上,把事业融入国家战略中,以科技创新和医者仁心,奋力绘就健康中国的边疆新画卷,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中大力量。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