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特别报道号外 >>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共1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在新征程上书写中大学子的青春答卷

作者:中山大学哲学系2025级硕士研究生 王佳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亲致贺信,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寄予全体中大师生殷切期望。一年来,我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总书记的嘱托既是激励,更是鞭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必须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把青春奋斗书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征程中,展现中大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坚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与国家同频共振。百年来中山大学始终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中赓续红色血脉,陈铁军、曾生、李凡夫等无数中大先辈凭借坚忍执着的理想信念保卫祖国,如今的我们更应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以坚定信念涵养精神根基,把忠诚与热爱转化为前行的动力,让青春信仰在新时代的奋斗中熠熠生辉。

探索创新前沿,服务国家发展。新时代青年要敢于攀登学术高峰,善于在实践中求真务实,在创新中开拓进取。无论是理工科的科研攻关,还是人文社科的理论探索,都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作为逻辑学专业的学生,我注重逻辑与人工智能、社会选择等前沿学科交叉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把逻辑思维的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和制度分析的现实力量。我们中大学子应当以勤奋学习锤炼过硬本领,以开阔视野提升创造能力,把智慧与才干奉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勇担时代使命,书写青春华章。信念唯有在担当与实干中才能淬炼成钢,能力唯有在拼搏与奋斗中才能臻于卓越。新时代青年要将所学转化为责任担当,把理性思辨落实为务实行动。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孙中山先生“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训词,在国家需要的地方挥洒汗水,在人民期盼的领域贡献力量,真正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肩负起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于人民、国家和时代的青春答卷!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