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43 >> 2020年09月01日 星期二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深圳校区即将投入使用: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同向同行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沈成飞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即将投入使用,这意味着为期5年的深圳校区建设获得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正式形成,为中山大学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提供了坚实基础。这是深圳这座城市发展的大事、中山大学的幸事和广东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喜事。

就世界范围而言,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现象和新趋势是知名高校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程度的标识。在中国,这一趋势与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信息化建设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新进展相一致。深圳校区的成功建设和投入使用是高等教育与区域协调发展、同向同行的结果,是地方大力支持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提升地方发展的典型表现。

深圳校区建设是中山大学实现结构性调整、实质性进步、高阶性发展的关键一招。中山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为国家和地方发展助益良多。目前,中山大学迈入发展快车道,全面推进跨越广州、珠海、深圳粤港澳大湾区的三个增长极核心城市办学。深圳校区建设,旨在打造一流医科和新型工科,集聚、培养和输出理工科创新人才和医学医疗人才。学校将按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加强三个校区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这是高等教育在深圳谱就的时代新篇章。

在中山大学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获得地方支持必不可少。当前,深圳正把优先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机制,加快补齐深圳高等教育的短板,并注重做好高等教育发展的政务服务和配套服务工作。这一发展思路和中山大学发展理念正相契合,双方目标一致,共同努力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大学,打造一流学科、培养一流学生,搭建一流科研平台、产出一流创新成果;双方同向而行地建设中国特色、中山大学风格、一流水平的深圳校区,将有利于助推广东高等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并将中山大学逐步发展成“社会首先想到、国家首先想到、学界首先想到”的世界一流大学。

深圳校区建设是服务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重点大学、科研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正在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成为地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科学知识生产与卓越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深圳校区所在的深圳市,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又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位置,急需高水平大学的智力支撑。纽约、东京和旧金山等世界级湾区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繁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高水平的国际教育体系和创新中心。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经济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就需要大力推进大湾区的教育发展,培养集聚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大湾区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中山大学作为广东高校的排头兵,面对广东和深圳新时代创新引领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责无旁贷。中山大学将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努力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与带动广东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助力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历史使命相统一,以新的更大作为,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深圳校区建成和发展是改善区域民生,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物质条件增加和变化对自身幸福感提升的边际效用正逐步减小,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成为群众下一步最关心的问题,其中教育因素尤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说:“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今天,教育成了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之一,这充分表明教育在整个国家战略部署和新的改革发展格局中已经具有了新定位。

深圳校区建设和发展是提升地方民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深圳校区的发展布局中,医科和新工科非常重要,加强医工交叉融合,积极参与和支持深圳建设发展,共同努力建成深圳地区规模最大、临床专科门类最为齐全的一流医院,并打造成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公共卫生灾难救治中心、国家级保健中心。这是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直接回应和满足。

总之,深圳校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中山大学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人才资源、贡献科技知识、贡献文化力量、贡献政策方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向同行的新格局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发展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这必将是影响经济社会公平发展与长远效率的重大政策决策。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